搜索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canvas,请升级你的浏览器。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是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坐落于世界风筝之都、全国文明城市——山东潍坊。学校前身是1978年创建的昌潍纺织工业学校,1987年更名为山东省纺织工业学校,2001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山东纺织职业学... 全文
工商信息公示
登记状态:正常
公司全称: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曾用名:-
法人代表:刘福玉
成立时间:- 注册资本:49052万
信用代码:12370000495542222N
参保人数:-
注册地址:潍坊市潍城区西环路6388号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536-8187758,0536-8187753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公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专科(高职)
特色(双一流/985/211等)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A档)
学校排名
28名 校友会高职Ⅰ类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相关学校
昆明文理学院
学校介绍 昆明文理学院成立于2000年,2005年教育部确认为独立学院,2021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由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转设为昆明文理学院。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中心的办学思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要,具备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致力于建成现代高水平创新型大学。自2000年建校以来,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了50000余名合格人才,有力地服务了云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学校设有12个二级学院(部),开设 38 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工、经、文、管、教育、艺术七大学科门类,在校学生19000 余人。杨林和龙泉两校区占地约720 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逾1亿元,图书馆纸质、电子藏书202万册,校外实习基地200个,实现“ 智慧校园 ”无线网络全覆盖。 党建铸魂,成果丰硕 学校党建工作实施“1256”战略,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监督保障作用,围绕“五个基本”推进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积极探索“一 融双高”和高水平治理的实现路径。云南新闻联播专题报道学校党建与思政工作经验。经济学院党总支获评云南省委高校工委创建一流党建示范院(系)党组织、云南省高校教育系统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云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通识教育教学部直属党支部、马列部直属党支部被选树为“一流党建示范党支部”。工商管理学院获得云南省“三全 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项目立项。信息工程学院被列为全省高校“创建一流党建示范项目”。学校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 同向同行,获批云南省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重点培育项目2项。此外,学校获全国高校共青团“活力团支部”1个,“全国先进班集体”1个, 是全省同类高校唯一殊荣。 人才强校,名师执教 学校建有一支职业品格高尚、专业学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治学态度严谨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000余人,并聘有国内外名校名师、行业导师等外聘教师300余人。其中,教育部相关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成员6人,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者46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5%,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0%。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积极推进“文理优才计划”“海外博士培养计划”“专业带头人培养项目”“校级教学团队” 等师资培养项目,已资助61人攻读博士学位,培养出“云岭教学名师”1人 、“云南省师德标兵”3人 、“卓越青年教师”2人、访问学者5人。 专业建设,成果突出 学校高度重视学科专业建设,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初步形成现代服务类(物流)、师范教育类、文化传媒类、城乡建设类、大数据应用类五个专业集群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结构。 已建成国家级产学合作协同育人- 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项目2个、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云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培育学科1个、云南省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云南省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学院建设项目1个、云南省特色专业2个、云南省高等学校转型提升服务产业示范专业建设项目1个、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云南省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2门、云南省课程思政示范项目3个、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1个。学校现近 70%的专业评价等级为C类,在同类院校中处于前列。 立德树人,质量为先 学校围绕德育目标和“三忠于、三热爱”办学理念,依托体育、美育和学科竞赛等校园文化活动, 以提高课程兴趣度、学业挑战度和生师互动性的第一课堂为基础,全面推进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国际视野培养、在线教育、终身学习等六类课堂。近五年考研、考编、考公上线率居同类院校前列,教育类专业毕业生教师资格证通过率保持在70%以上,远高于全省同类院校平均水平,法语、日语、朝鲜语、泰语等小语种专业考级通过率领跑同类院校。2023年泰语专业升学率达60%。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多次获得国家级一、二等奖。校内建有STUDIO和“文理创业梦工场”创业平台,先后获得“云南省创业平台”“昆明市众创空间”称号。学生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学创杯 ” 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等各类创新创业比赛中,累计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50项,优秀组织奖3项。学校连续多年在云南省教育厅年度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中荣获“一等奖”。毕业生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三支 一扶”等国家、地方基层项目学生人数870余人。学校连续三年被共青团中央评为“优秀西部计划项目办”。 教研并举,成效明显 学校坚持实施科研兴校战略,规范教科研管理,强化教科研服务,提高教科研水平,科研工作以提高学术科研能力为目标,树立“ 为教师服务、为教学服务、为学院服务 ”的服务理念,深化教研和科研项目分类管理。学校科研、教研、大创三类项目的高级别立项数稳步增长。教师累计主持省部级项目60项、地厅级项目185项;出版专著、教材153部;发表学术论文上千篇,其中,被 SCI、CSSCI、CPCI、EI等收录150余篇;获批国家专利授权20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9项。省院省校教育合作项目开创了同类院校获批该类项目之先河,省哲社社会智库项目和规划科普项目分别实现了民办院校获批省级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零的突破,省部级科研项目立项数稳居全省民办高校前列。 国际交流,特色鲜明 学校开设有英语、泰语、日语、法语、西班牙语、翻译等专业,并为学生提供朝鲜语、德语、阿拉伯语、越南语、缅甸语、老挝语等多个语种选修。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曾莅临学校对11个外语语种人才培养情况进行调研,对“语言+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给予充分肯定。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华大使葛策博士 Dr.Clemens von Goetze 代表团于2019年访问学校,就学校在德语教学、德国的语言文化和人文交流中做出的贡献表示赞赏。学校先后接待西班牙驻华大使、日本驻重庆总领事、法国驻成都总领事、泰国驻昆明总领事等到访,国际交流频繁。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办事处中方合作单位,学校与亚太地区、欧洲、非洲、美洲等11个国家的知名院校建立了长期交流、深度合作的教育文化联合体,与西班牙、韩国、日本、泰国、法国、德国及东南亚各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及国外33所高校保持密切联系。学校毕业生依托各类国际交流项目,就业遍布全球20多个国家,同时积极投身著名央企、国企单位服务国家战略和当地发展。学校先后3次承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国际会议、全国高等院校法语教学大会、德国外交部“环境与冲突博览会”、东欧-中国高等教育论坛年会等国际会议,不断扩大学校在国际合作领域的影响力。学校成立“一 带一路” 沿线文明比较研究中心,是云南省内第一所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并成立研究机构的民办高校。 成绩斐然, 卓有成效 学校坚持“文理并蓄、中外交融”的内涵特色发展之路,为把学校办成“现代高水平创新型大学”而奋斗。学校扎根红土高原办大学,在学校董事会和党政班子的齐心协力下,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不断提高,先后获得“全国先进独立学院”“中国民办教育优秀院校”“云南省民办教育发展先进集体”“云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省级文明学校”“省级平安学校”“5A级优秀社会组织” 等荣誉称号,2024年位列艾瑞深研究院校友会网中国民办高校排行榜第15名。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是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全日制公办卫生健康类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院发轫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分院,前身为1988年建立的四川省卫生学校,2014年升格为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积极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践行“五爱五尽”家校情怀,以“五大强校”战略为主线,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在治理体系、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绩,办学实力不断提升,顺利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跨越发展。 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不断完善。坚决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章程为核心,加强依法治校,注重人文关怀,创新提出“五爱五尽”家校情怀(即五爱:爱岗、爱生、爱学、爱家、爱校,五尽: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尽美)和“五大强校”战略(即改革创新,强校之路;人文精神,强校之魂;教育质量,强校之本;教师队伍,强校之基;科学研究,强校之标)战略,实现院校“六个共享”管理机制,全面提高综合治理能力与水平。学院为四川省文明单位、四川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学院护理系获评四川省第三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四川省高校“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单位。 学术影响不断提升。学院开设有护理、药学、助产、康复治疗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中药学、医学美容技术、中医养生保健、预防医学、智能医疗装备技术、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卫生信息管理、眼视光技术等15个专业,其中预防医学为国控专业。2021年获批四川省“双高”建设培育学校,护理专业群获批四川省高水平专业群。现为中华护理学会护理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健康管理协会护理分会副会长单位,全国卫生职业院校执业资格考试联盟理事长单位,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中药临床药学分会常务理事单位,全国助产人才培养和基层妇幼保健协作联盟副理事长单位,第四届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护理类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高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类专业规划教材第四届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东盟护理高质量发展联盟成员单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医养结合支持解决方案研究”研发单位,教育部首批老年照护、母婴护理、失智老年人照护等13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十大创新教育基地,四川省护理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四川省卫生健康委老年照护牵头单位等。 师资队伍不断优化。现有专兼职教师775人,有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卫生行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护理学会护理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评议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抗疫先进个人、四川省先进教师、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四川省“三八红旗手”等。张先庚教授2022年获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第七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首届成渝“双城杯”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奖、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奖(校长类)、四川省首批职业教育护理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和职业院校护理“双师型”名师工作室等。护理教学团队获评四川省首批省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格桑花”基层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创新团队获评四川省“最美教师团队”。教师获全国高等护理院校中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二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四川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全省高校思政理论课中青年教师“精彩一课”比赛一等奖等省级以上奖项283人次。 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深入推进“德能同育、学训交替、医教相融”人才培养模式,聚焦“一老一小”特色,深化医教协同育人机制;健全专业群建设机制,切实做到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内容对接岗位职业标准;深入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和现代学徒制,开展“三创”教育、推进“三全”育人、深化“三教”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不断创新和突破。《老年护理学》《基础护理技术》获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和培育课程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8门、四川省护理(老年护理)甲级重点学科、四川省儿童智能康复重点实验室,“护心育才”1441心理育人体系获批四川省第二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心理育人”类精品项目,“四方协同、三融三接:民族地区基层医药卫生类高职学生实践育人模式的创新与构建”获批四川省第三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育人”类精品项目。学院现有全日制学生11500名,累计培养“抗疫巾帼英雄谱”佘沙、“全国最美乡村医生”马丽等优秀毕业生为代表的卫生健康服务人才3万余名,培养的学生“情怀深、技术精、能力强、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社会满意度98.5%以上,学生获全国高职大学生创新教育大赛一等奖、全国助产联盟技能赛一等奖、全国护理技能大赛二等奖、全国健康与社会照护大赛二等奖、全国急救技能大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互联网+”大赛铜奖、全省护理技能大赛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各类表彰奖励639人次。 基础建设获得全面改善。学院占地面积近900亩,有成都、德阳两个校区。四川省医养专业人才培养项目、校史馆和360度沉浸式智慧党建思政馆建成并投入使用,成都校区建成大运会场馆,德阳校区新学生公寓正在建设,学院办学条件稳步提升。获批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全国首批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建成四川省护理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全国高职院校护理类“双师型”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培训基地、四川省护理和康复生产性实训基地、中德护理人才交流计划赴德护理人员中国培训基地、四川省和德阳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四川生命健康科普基地、四川省职业教育示范性护理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国家级医疗护理员培训基地、教育部首批老年照护、母婴护理等10个“1+X”证书培训试点基地等“一中心、八基地”,是四川省7个工种4个专项考核的第三方职业技能认定机构,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学院实施市校共建,拥有附属医院4所,其中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四川省第三人民医院)为学院直属附属医院,拥有省内外见习实习基地184个,产教融合基地60余个。牵头组建“成渝双城经济圈现代护理教育联盟”“四川省医药卫生与健康类‘1+X’证书联盟”。 科学研究成效明显。学院高度重视产教融合与应用型研究,大力推进“三教”改革与医教协同研究与应用。首创高职院校科协,牵头主持各类教学改革与自然科研课题841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项目1项,厅局级及以上课题132项;近年来,学院获教学成果奖28项,其中“四位一体高职护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获全国卫生行业指导委员会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民族地区高职基层卫生人才1134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获2021年四川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入选教育部2021年产教融合典型案和20个四川省产教融合典型案例;编写教材和专著112部,发表论文1235篇。 社会服务成效凸显。深化社会服务与创新,依托专业特色与优势,主动服务地方健康与经济。聚焦“一老一小”特色,大力开展产教研与社会培训,开展教育部“1+X”证书培训、四川省合格村医培训、四川省中高职“双师型”教师培训等高水平培训项目40余项,培训基层卫生健康人才7万人;学院连续三年荣获省委省政府扶贫先进单位,院长牵头组建以学校毕业生为主的“川护壤巴拉健康服务志愿队”,服务壤塘县4.7万人,获国家卫健委和全国青年志愿队服务大赛金奖和银奖;基层卫生人才职后教育“高原最美格桑花托起健康扶贫梦”项目分别荣获四川省青年志愿者金奖、第二届全国卫生健康行业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在定点帮扶县若尔盖积极推进以中医特色为主的红色康养基地建设,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红色康养服务体系,推动康养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2021年被中共四川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评为“定点帮扶工作先进集体”;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刻,组建“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抗击新冠肺炎爱心志愿服务队”,守护四川24万社区群众生命健康,队长张先庚被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授予“全国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和中华护理学会“杰出护理工作者”。 新时代、新使命、新挑战、新作为。学院将以“双高计划”建设为抓手,提质培优,增值赋能,对标竞进,争创一流,促进学院建设发展整体水平提档升级,更好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努力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先行者、改革者、引领者,培养更多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卫生健康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为健康中国、健康四川做出更大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学校介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是一所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举办、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 学校位于中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和华南经济文化中心广州市,坐落在广州市白云区105国道(广从公路)旁,占地面积900余亩。校园环境幽雅、空气清新、湖光山色、绿树成荫。学校办学设备设施完善,师资力量优良,教学管理严格,是莘莘学子治学成才的理想之地。 学校对接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构建以外国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等一级学科为主体,文、经、管、工、教、法、艺等学科门类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着力打造外国语言优势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突出的办学特色,培养具有优秀的公民道德品质、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宽阔的国际视野、实践能力突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应用型人才。 学校目前设有英语语言文化学院、东方语言文化学院、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国际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教育学院、计算机学院、新媒体与国际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体育部等13个学院(教学部),共开设英语、商务英语、翻译、日语、阿拉伯语、朝鲜语、泰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俄语、葡萄牙语、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国际商务、金融学、经济学、投资学、税收学、经济统计学、金融工程、商务经济学、会计学、物流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财务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学、酒店管理、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应用心理学、网络与新媒体、国际新闻与传播、播音与主持艺术等45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学生近万人。 学校高度重视学科专业建设。英语语言文学、国际贸易学等2个学科为省级特色重点学科;会计学、日语等2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翻译、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朝鲜语等4个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此外,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日语、金融学、国际商务等5个专业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会展经济与管理、朝鲜语、数字媒体技术等3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 学校现有教育部极地问题研究中心(为中国—北欧北极研究中心成员单位,获评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高水平建设单位”)、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多语种中华文化译介研究中心”“广东服务业数字化发展与管理创新研究基地”、广东省普通高校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物对象数字化与疫情智慧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空港经济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国际经贸规则与标准研究基地”等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以及数字化科学技术研究院等10个校级研究机构。1个广东省人文社科科研创新团队“会展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研究团队”。并立项有广东红色文化科普基地、大湾区极地研究科普基地、儿童绘本教育科普基地、华南地区符号学科普基地、乡村振兴文化科普基地、世界语言虚拟博物馆、大湾区语言服务基地、心理育人活动基地、青少年信息素养科普教育基地、大湾区数字经济科普基地等10个广东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致力于打造一支教学效果好、科研实力强、治学严谨、充满活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目前,学校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8%,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24%,1/3以上的教师具有海外学习和工作经历。 学校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已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德国、法国、荷兰、西班牙、爱尔兰、俄罗斯、立陶宛、土耳其、埃及、日本、韩国、泰国等17个国家的60多所高校或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展中外双学位、交换生、海外实习实践交流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国际化教育项目,为学生提供在读期间出国学习或毕业后出国深造的渠道,积极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国际化高素质人才。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塑校”的办学理念,以立德树人作为发展的根本任务,以内涵建设作为发展的核心内容,将提高质量摆在发展的中心位置,将人才引育作为发展的关键支撑,将强化特色作为发展的取胜之道,将文化建设作为发展的精神引领,让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成效与进步真正体现在学生的不断成长与进步之上,使学生成长成才,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济南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济南职业学院是济南市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总占地面积800余亩,教学科研设备值2.3亿元,馆藏图书137万册,现有全日制在校生在籍学生15000多人。 学院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2年成立的济南教育学院。70多年来,学院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矢志立德树人,服务地方发展。2004年学院举办职业教育以来,紧跟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深化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先后获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近年来,学院秉持“志存高远,奋勇争先”济职精神,坚持内涵提升与外延拓展双向发力,凝心聚力抓改革,聚精会神抓质量,打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创新等品牌,形成了党建深度融入教育教学、立德有机融入育人全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积极融入国家重大战略“五融”的办学特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21、2022年度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年度考核均以全省第二的成绩获得A等评价,时任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干杰,教育部部长怀进鹏,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刘强等领导同志到学院视察指导工作。 紧密对接产业需求,打造优质专业。坚持围绕产业办专业、建强专业助产业。设立14个教学院部、45个专业,重点打造机电一体化、软件技术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重点建设信息通信设备制造与应用、创意文旅等4个省高水平专业群,以及5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重点专业、7个国家骨干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打造了与强省会战略和工业强市战略紧密对接、与济南主导产业有效匹配的专业集群。 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彰显类型特色。秉持“与品牌为伍,与朝阳同向”理念,以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打通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与二机床集团共建吉尔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共同开展的现代学徒制探索被《人民日报》整版报道。与中兴通讯共建产业学院,获评“5G+先进控制技术”济南市重点实验室,支持驻济本科院校到校开展实习实训。与比亚迪公司共建省内首个比亚迪标杆产业学院。与北京理工大学、北交新源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与大数据应用产业学院”获批全国首批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建设项目。牵头组建的包括150多家成员单位的济南市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教联合体入选首批28家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牵头两百余家院校企业组建全国首个会展职教集团,现代信息技术职教集团获批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校企共建的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入围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积极融入发展战略,强化服务功能。打造大数据职业教育协同创新中心等13个项目,成立退役军人创业学院、新就业群体成长学院和三个社区学院,年培训企业员工1.9万人,服务市校融合发展,推进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融入黄河国家重大战略,被沿黄九省(区)教育行政部门推选为黄河流域产教联盟秘书处单位,承办联盟成立大会,举办高峰论坛、产教对话活动,发布联盟产教对话、供需对接、产教研究、人才供需发布等5个机制,获批黄河流域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中心。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建设山东省智能制造、5G网络建设与应用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基地,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先进集体”。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乡村振兴学院,获评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校。 不断深化育人改革,培养优秀人才。创新“四融三阶、双岗成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成果获得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14322”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被推广到俄罗斯、印度等16个国家,双元制职业教育改革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被省政府列入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57项制度创新成果实践案例进行推广。2019年以来,学生在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87项,其中一等奖16项;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16项,其中一等奖9项;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3金1银5铜。学院每年向社会输送4800余名毕业生,育人典型经验三次登上央视《新闻联播》,获评全国职业院校“育人成效50强”,得到了费斯托、二机床集团“珍宝级的员工”“济职的孩子好用”的积极评价。 坚持开门开放办学,深化国际合作。2016年,莫桑比克总统纽西先生访问学院,委托学院承办莫桑比克职业院校培训师资项目。以此为开端,学院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为13个沿线国家培养全日制留学生245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在莫桑比克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推广使用,并输出至印尼玛琅国立大学、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办学机构史丹顿岛国际学院完成首批招生,印尼巴厘岛北文导游培训中心开展“汉语桥”培训,并积极参与国际技能交流,2022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决赛以2枚国际赛银牌居全省首位,学生在2022年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获得山东省唯一银牌、也是最好成绩,在2023年南非举办的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飞机维修”赛项中以总分第一勇夺金牌。 未来,济南职业学院将积极抢抓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机遇,认真落实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要求,主动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坚定“完成‘双高计划’建设任务、创建‘双高’院校、力争本科层次”的“三步走”步伐,创建一流高职院校,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地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办学始于1953年,2003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原交通部直属的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武汉水运工业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是独立设置的省属公办高等职业院校,隶属湖北省教育厅。学校是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国家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样板校、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国家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国家首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国家首批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国家首批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典型案例单位、国家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优质省级基地;是湖北省高水平高职院校A类立项建设单位、湖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湖北省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职业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湖北物流职业教育品牌建设单位,是湖北高职院校四个定向培养军士的学校之一。 学校始终围绕交通运输行业办学,秉承“自强不息、明志高远”的校训,以“奋斗、开拓、执着、担当、包容、奉献”的“水韵”精神为引领,坚持“立足交通、面向湖北、服务需求、育训并举”的办学思路,为国家交通事业和地方经济发展输送了十万余名交通管理干部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形成了突出的行业职教办学优势,积淀了深厚的办学底蕴。 学校占地面积1000亩,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固定资产9.3亿,教学设备1.344亿元,学校面向交通行业和社会发展需要,开设44个招生专业,其中国家示范专业点1个、国家骨干专业7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35个,有“智慧交通物流”“船舶与航运”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 学校荣获国家首批教材建设奖,主持建设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有4个国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全国唯一的教育部上汽通用项目ASEP示范教学中心。开发国家规划教材14部,7本教材入围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主持建设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1个,建有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2门、省级在线精品课程3门,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0余项。牵头开发了教育部、商务部、湖北省中高职衔接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标准、邮政智能快递技术标准,开展了专本衔接联合培养。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在职教职工741人,其中专任教师612人,专任教师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61.27%,副高以上职称教师比例33.01%。建有国家首批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技能大师工作室,是全国首批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典型案例学校。有国家级优秀教师2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1人、“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奖2人、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名师奖1人、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1人、交通运输部“吴福—振华交通教育奖”1人、“中国交通教育优秀中青年教师奖”2人、物流职业教育教学名师2人、湖北省高校十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1人、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3人、湖北省“十佳师德标兵”1人、湖北名师1人、“荆楚好老师”1人。 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在校生17000余人,学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常年保持在96%以上。学校积极打造“三进一融”特色育人品牌,以“三类导师”实施“三个计划”打造“三个课堂”的导师育人工坊(“导师育坊”)为平台,全面培养“为党守初心、为国担使命”(“两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积极总结凝练育人成效,“三进一融”育人工作获2022年湖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学校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连续两年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船舶轴系安装与调试项目一等奖,连续两年荣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银奖,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分多年稳居武汉地区第一名。学校“小候鸟”志愿服务团队入选2022年团中央“七彩假期”志愿服务项目示范团队,获2022年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荣誉称号。学校排球队获湖北省第十三届大学生运动会团体一等奖,啦啦操队获集体街舞比赛第一名,学生姜露获第五届“全国百佳心理委员”称号,学生张蒙获“湖北好人”称号。 学校建有国家首批示范性职教集团,建有全国邮政行业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生产性实训基地。与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司、武汉地铁集团、华中科技园等300余家知名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武汉华星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湖北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共建“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智慧快递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学校获批成为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首批试点院校,入选教育部首批50所“经世国际学院”中德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一带一路”国家院校和企业交流协会中方理事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东盟交通职教联盟常务理事单位、鲁班工坊建设联盟单位、英国BTEC教育中心,学校先后与德国、马来西亚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办学。 学校积极推进科技平台建设,获批成立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科技成果转化资源分站、湖北省科协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科协、湖北省机械工程协会高教专委会。2022年学校联合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七一〇研究所、中国船级社武汉规范研究所、海宇创新(武汉)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澎湃海洋探索技术有限公司申报的《大型船舶水下清洗机器人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荣获湖北省科学技术奖进步奖三等奖。学校拥有海船船员的培训资质、25个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资质,培训与社会服务到账经费连续两年突破千万元,年均开展公益培训达4万余人日。学校学报是“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和“中国高校编辑出版质量优秀科技期刊”,2022年获评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中国科技期刊建设示范案例库优秀期刊”、高职成高学报研究会组“精品期刊”。 学校深入推进依法治校,不断完善“章程统领,规范统一”的制度建设体系。科学编制《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专项规划》,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事业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要点(年度重点任务)—月度重点工作—周主要工作安排”层层分解、逐级细化的目标体系,切实把学校办学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日常管理行为,把发展规划转化为具体的工作目标。学校现行规章制度共271项,各项工作制度齐全完备,工作有法可依。按照“考核办法—考核指标—考核细则—重点任务清单”四位一体的考核体系,按照总量控制、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公正、科学、规范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有力推动了学校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学校入选Education Plus(第六届)国际职业教育大会2022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治理体系建设典型院校。 在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机遇期里,学校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立足交通,面向湖北,服务需求,育训并举”的办学思路,围绕“建设具备职教本科办学能力的国家双高校”总体目标,对标职教本科和国家双高校办学要求,持续深化内涵建设,不断书写武交院事业发展新篇章。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宁波财经学院
学校介绍 宁波财经学院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浙江省宁波市,是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经、管、工、文、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校始建于2001年,2008年获批为普通本科高校,2015年成为浙江省首批应用型本科建设试点示范高校,2016年获评“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2018年由原校名“宁波大红鹰学院”更名为“宁波财经学院”。 学校现有本部校区、杭州湾校区、象山校区等3个校区,占地面积1700余亩,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设有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金融与信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财富管理学院、数字技术与工程学院、人文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象山影视学院、基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人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公共文体部等教学单位,42个本科专业,全日制本科在校生近2万人;拥有教职工千余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89.89%,副高及以上教师占比37%,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48.46%,省151人才、省高校领军人才、省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省教学名师、市领军拔尖人才等高层次人才百余人。 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新兴特色专业4个、优势重点专业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级一流课程127门;省一流学科3个、市重点学科4个。近五年,获批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20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1项;获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奖项8项,21篇资政报告获省部级领导批示。立项建设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83项,获得省、市教学成果奖26项,在校生获国家级各类竞赛奖项1800余项。 学校基于区域经济社会及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需求,在“双创”价值引领下,深化产教融合,持续开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系列改革。与企业共建共管大宗商品商学院、长城商学院等7个现代产业学院或专业特色学院,不断完善“双院制”协同育人模式,获得省级重点支持现代产业学院1个。在全国同类高校率先成立校企融合的实体创业学院,领先设立创业管理本科专业,创设商业模式实验室(BM-Lab)获评国家级和省级众创空间,构建多层次创业教育体系,形成专创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格局;与高新技术企业合作打造智慧学习新空间,持续推进课堂教学创新改革,深化课程内涵建设,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智能监测,促进教学有效度提升;实施全员全程导师制,所有年级学生组成卷轴式纵向学业成长班,领航导师团队助力学生学业成长;实施卓越人才成长激励计划,设置个性化培养方案及荣誉学位,助飞优秀学生发展。 学校不断凝练学科发展方向,打造高水平学科平台,积极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和产学研协同创新,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面向区域中小企业及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围绕大宗商品流通、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家族财富管理、金融大数据技术、文物保护与文物遗产、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文化传播与视觉系统设计、影视制作与影视产业管理等研究领域,着力打造优势、特色学科。数字经济与开放经济融合创新研究基地、区域产业创新研究两个基地获批浙江省软科学研究基地;与兰州财经大学等共建的国际商务专业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被列为甘肃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022年学校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 学校与国(境)外50余所高校及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与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英国南威尔士大学、斯洛伐克布拉提斯拉法经济与管理大学、匈牙利科多拉尼·亚诺什大学、韩国东西大学、詹姆斯库克大学新加坡校区、澳门城市大学等高校合作举办各类学分互认、短期交流项目;与斯洛伐克布拉提斯拉法经济与管理大学共建的“中国-斯洛伐克丝路学院”入选浙江省首批“一带一路‘丝路学院’”;与中东欧合作高校、机构共建了“斯洛伐克教育科研中心”、“宁波-中东欧大学生影视联盟”等;每年有数百名师生参与国(境)外交流生、交换生项目以及进修与访学活动;每年积极举办承办各级各类国际会议,国际科研合作模式和类型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 面对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学校将继续坚持“致良知、育实才、立善业”的办学理念,坚守“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首选大学”的办学理想,秉承“自信、专注”校训,持续深化内涵建设,力争早日建设成为领先的、有改革创新示范价值、特色鲜明的民办大学。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原名番禺理工学院、番禺职业技术学院)1993年筹建,1997年9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备案,是广州市属第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2003年被广州市政府确定为市属职业教育龙头院校。2005年4月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06年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首批28所立项建设院校之一。2009年12月通过教育部、财政部的验收,被正式批准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0年11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4年5月荣获我国职业教育界的最高奖项——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2019年7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2019年12月,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30强”。 学校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腹地的广州市番禺区,建于滴水岩森林公园旁,距广州南站约15分钟车程,毗邻国家4A景点——沙湾古镇、宝墨园、5A景区——长鹿农庄。学校是一个山水生态校园,拥有大小湖泊5个,山水面积占总占地面积的65%。校园内湖光山色,景色旖旎,花木繁茂,四季苍翠,是广州市花园式单位,是一个立志、修身、读书的佳境。 学校占地2067亩,固定资产总值超过13.95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过5.12亿元。图书馆面积2.84万平方米,馆内阅览座位3612个,馆藏纸质图书143万余册、纸质期刊523种;数字资源量约3.5万余GB,其中电子图书59万余册、电子学术期刊38万余册。建有53个校内实训基地和27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936人,生源地分布于全国14个省(区)。 学校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主,设有财经学院、现代物流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数字化赋能中心)、艺术设计学院、珠宝学院、旅游商务学院、智慧汽车学院、前沿材料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港澳台事务中心)、创新创业学院、公共课教学部等15个学院(部),开设54个紧贴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和社会发展需求的招生专业。目前,学校拥有艺术设计、珠宝首饰技术与管理等2个在建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8个省级在建高水平专业群;拥有国家骨干专业10个、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专业6个、全国职业院校国家级示范专业点1个、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专业2个、省级示范性专业9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8个、省级品牌专业19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5门、省级精品课程1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7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4门,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1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8门,省级特殊教育精品课程1门,省级高校就业创业课程2门;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国家规划教材101部;国家级校内实训基地3个、国家职教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1个、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1个、省级校内实训基地17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0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 学校积极与企业、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搭建应用技术研发平台,建有珠宝首饰材料工艺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建筑节能与绿色建造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国家CNAS实验室认可资质的软件评测中心(国家级)、广东省珠宝首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智慧职业教育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皮革智能产品3D打印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职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省级)、广东省绿色建造和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能化艺术设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省级)、广东高校珠宝首饰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广东高校智能建造与检测技术开发中心等工程中心。学校是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广州市技术转移转化示范机构(中心)和广州市知识产权试点学校,专利授权总数2400余项,学校获得广州市人民政府授予“专利贡献奖(单位奖)”。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国教育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一批高层级的科研项目,公开发表一批有影响的科研教研论文。 学校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柔性引进优秀教师,拥有一支人员精干、结构合理、素质优异,由“名师+名匠”引领,适应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要,足以支撑学校提升区域贡献度、支撑学校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高水平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947人,正高职称81人,副高职称216人,博士138人。 学校坚持走质量、规模、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内涵式发展之路,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2001年以来,共有87项教学成果获得国家、省、市教学成果奖,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4项,广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18项、二等奖23项。 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是国家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计算机类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中国玩具行业人才培训基地,广东省首批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学校,广东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是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校长)培训中心、广州市中职教师发展中心、中芬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学校作为广州市职业教育龙头院校,充分发挥办学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开展各种面向中高职学校和行业企业的培训工作。校内可开展“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行业证书、国际证书等60多个证书项目的鉴定考核。2023年可开考的“1+X”证书达到52项。 学校立足大湾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面向世界开展多元化职业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与20多个国家及地区签署了50余份教育交流合作协议,组建特色海外分院4个、海外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中心)5个、教师国(境)外研修访学基地5个、学生国(境)外研习基地10个、被国(境)外合作院校采用专业教学标准9个、课程标准26门、举办中外合作办学与境外联合培养项目12个、招收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累计400余名、学历国际学生150余名、开展海外职业技能培训累计达2923人次、已培训国际汉语师资131人次、接收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来校研习师生25884人日。经过多年的深耕,教师国际教学与学术交流能力得到提高,荣获WFCP 卓越教育工作者银奖;学生国际视野与跨文化交流能力得到历炼,喜获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国际总决赛第二名。学校国际影响力与美誉度也日益提升,入选教育部“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TÜV莱茵数字创新赋能计划”“鲁班工坊建设联盟成员单位”;荣获全国首批“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奖”“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卓越合作伙伴”“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品牌项目贡献奖’”;被泰国教育部授予“中泰职业技术教育国际合作突出贡献奖”,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授予“中巴教育国际合作突出贡献奖”。 学校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实行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施“双证书”制度,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毕业生以其适应性强、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而受到用人单位普遍欢迎,80%以上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2010年,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2001届毕业生黄德智喜获“全国劳动模范”崇高荣誉,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隆重表彰。2018年,学校涉外文秘专业2002届毕业生王俊文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2022年,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达98.43%。 番禺籍的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全国政协副主席、澳门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何厚铧,全国政协委员陈瑞球,以及何添、何善衡等港澳同胞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对学校的建设给予极大的关注和有力的资助,捐资兴建了霍英东学术交流中心、何厚铧大楼等一批教学、实训用房和学生宿舍,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功崇惟志,天道酬勤。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需求,紧跟广州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着力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积极助力企业工艺改造、技术革新、产品迭代和管理升级,助力学习型社会、技能型社会建设;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科教融汇;全面提升办学实力和水平。 2024年,建成适应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学校成为中国特色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范例。 2035年,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职学校。若干专业群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出一批高水平技术创新成果;引领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和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功能突出;成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的典范,为形成高职教育的“中国模式”做出突出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2002年4月,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办全日制高等院校。学校坚持始终与党的教育方针同心同向,始终与特区改革开放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与信息技术发展同频共振的“三同”办学理念,生动体现了特区办高校的根本遵循、根本动力和根本规律。 学校现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第一轮建设单位(B档),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教育部“中德职教汽车机电合作项目”试点院校,现拥有3个国家级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含1个备选项目)。 校园占地92.5万平方米(1389亩),建筑面积58.48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577人,其中专任教师940人;龙头企业兼职教师数近300人。现有16院2部2所,具体为软件学院、信息与通信学院、微电子学院、计算机学院、数字媒体学院、智能制造与装备学院、交通与环境学院、管理学院、财经学院、应用外语学院、中德机器人学院(原中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创新教育研究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学院(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公共课教学部(素质赋能中心)、体育部、信息技术研究所、滨海土木工程技术研究所。开设信息类为主的专业49个;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超1.5万人。 2003年,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获批立项;2007年,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0年,成为国家骨干校建设单位并最终以“优秀”通过验收;2011年,“网络技术专业”国家级教学资源库获批立项,实现广东省零的突破;2014年,“数字媒体专业群”国家级教学资源库获批立项,资源库数量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2016年,首批入选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2017年,中德学院挂牌成立并开始招生,同一年,联合105家职业院校及企业,牵头组建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联盟;2018年,成为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同时开展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协同育人试点项目,与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共同培养“4+0”应用型本科人才。2019年,获教育部国家优质高职院校认定,入选财政部 教育部中国“双高计划”第一轮建设单位(B档)。 创新环境优渥,发展后劲十足。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教发展,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深圳特点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先后出台一系列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生校外实习实训等政策,地方统筹支持力度大,多元参与、协同推进体系完善。深圳着力打造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是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和珠江东岸世界级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带重要支点,是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基地,深圳ICT产业链全球最完备、成果转化最有效、产业集群规模大、技术引领最前沿,为专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深圳具有特别能改革、特别能开放、特别能创新的精神特质。学校根植改革热土,发扬特区开放创新精神,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产教深度融合,信息特色鲜明。学校成立了深圳信息职业教育集团,与华为、腾讯等龙头企业紧密合作,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了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在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学生技能、教学科研、实习就业和社会服务等维度全面对接ICT产业,获评全国高职院校教学管理50强、实习管理50强、教学资源50强。学校70%以上的专业都紧密契合信息产业的研发、应用和服务,是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国家安全战略专业体系比较完备的高职院校之一。近年来,学校作为发起人成立了首个国家级“中国职教技术教育学会微电子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了首个全国高职院校微电子二级学院;联合国家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深圳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共建第三代半导体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示范基地;联合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等共建国家“芯火”平台人才实训基地;与华为、深信服、360等8家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了“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与华为合作举办ICT学院;与腾讯、亚马逊联合共建“人工智能学院”。 师资团队优秀,高端人才众多。学校搭建了以国家级名师、珠江学者、鹏城学者和深信学者为核心成员的领军人才梯队。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技能大赛金牌选手1人;现有广东省教学名师4人,“特支计划”教学名师3人,“珠江学者”9人,珠江学者岗位数和人数位居全省高职院校第一位;现有“鹏城学者”9人,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73人;教师博士化率45.7%,居全国同类院校首位;“双师素质”教师比例89%,现有广东省技术能手2人,高层次技能兼职教师12人。 研发实力强劲,服务贡献突出。学校构建了“1+15”科技创新改革制度体系和比较完善的省市校三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校企协同创新、技术服务与成果转化扎实推进,对区域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度大。建有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4个,深圳市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市级科研平台11个,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近年来,无论科研立项,还是科技获奖,都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共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市级科技进步奖3项,科技创新奖2项,自然科学奖2项,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7项,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进步奖二等奖。在前沿性应用基础研究方面优势明显,连续1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总数达30项,连续10年获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总数超过100项,2018年立项数居全省高职院校第一;2018年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4项,立项总数名列全国高职第二。全国高职校“十三五”期间社科基金立项排行榜中,我校以3项规划基金项目,4项青年基金项目,立项总数7项的成绩位列全国第4。对区域产业发展支撑有力,近三年技术服务收入近亿元,获企业捐赠设备300多万元,连续三年获评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 治理体系完善,改革成效显著。学校形成了办学治校“1+6”工作体系,实施了以绩效考核为主线的教学、科研、人事等系列改革,强化了教职工教书育人、服务社会的使命感。党建领航五育并举,获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高职唯一), “风雅颂诗经艺术传承基地”入选教育部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校。匠心育人成绩喜人,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8%,学生技能竞赛获奖数量、高端证书获取率、就业薪酬水平均居全国前列。近五年学生在国家级及以上竞赛中获得奖励36个。2018年,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总数位居全省第一,首次参加“华为大学生ICT大赛2018全球总决赛”即荣获网络赛道唯一的一等奖。 国际合作深入,辐射影响广泛。学校与德国巴伐利亚州政府合作举办中德学院,培养可在欧盟就业的国际通用技术技能人才;与宝安区政府、德国史太白经济促进基金会、德国乌尔姆市政府四方共建“湾区中德教育与经济协同发展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基地),该基地以国际先进技术转移为纽带,以校企合作育人为载体,创建中德双边“政府、高校、行业、企业、资本”多方联动的教育与经济协同发展合作模式与体系;面向“一带一路”国家招收了留学生,实施了“留学深信”计划;与海外87所院校及机构开展深度合作。 青春深信成新锐,勇向潮头唱大风。面向“十四五”与2035年远景目标,学校将继续开拓奋进,勇于创新,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创新能力、治理能力等“三个能力”,按照把双高标杆立起来、把高职本科办起来、把世界名校建起来的“三个起来”的发展目标,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学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
学校介绍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创建于2001年,是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确认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独立学院。 学院的母体学校石家庄铁道大学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工程学院,创建于1950年,集军队、部委、地方优势于一身,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办学特色鲜明,为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 学院现有两个校区,校园面积1050余亩,校园环境优雅,基础设施齐全,教学设备先进,面向全国30个省(市)招生,现有在校生11600余人。学院设有10个系2个教学部,24个本科专业,涉及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艺术学六个学科门类,形成了多学科交叉渗透的学科专业群。 学院始终秉承军校传统,实施严格的日常管理,拥有一支德才兼备、教学水平高、作风优良、管理严谨的师资队伍,和一支素质高、责任心强的专职辅导员队伍。 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产教融合,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着重学生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学院与众多大型国有企业合作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其中与北京铁路局和与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2个基地被批准列入河北省首批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同时积极组织在校大学生参加全国各类学科竞赛、文体比赛和第二课堂活动,学院建有“封龙山文化研究传承中心”、“大学生众创空间”、“BIM工程协创中心”等一系列平台,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和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在全国BIM设计,电子设计,大学生算量等全国性学科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在团中央、团省委组织的各类活动中多次获奖。 学院始终把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依托铁道大学优质教育资源,突出铁路行业特色,按照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所设主干专业与行业联系紧密,历年在各铁路局、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具有铁路背景的大型国企的就业率均在50%左右。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近几年毕业生整体就业率达到90%以上。 学院始终秉承石家庄铁道大学“慎思明辨,知行合一”的校训和“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精心育人、志在四方”的优良校风,把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力争把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独立学院,努力培养一流的人才,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
学校介绍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坐落在哈尔滨市松北新区,是黑龙江省内唯一一所语言类高校。学校位列校友会2021中国语言类民办大学全国第一名;被评为6星级世界知名、中国顶尖民办大学。2018年学校通过中国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合格评估,2019年入选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高校。2021年被省教育厅评选为黑龙江省大学生就业工作示范性高校(重点培育)。 学校校园占地约5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3.31万平方米。建有2.6万平方米的实践教学中心,中心有97个校内实训基地,包括同声传译实训室、模拟联合国大厅、外语虚拟情景环幕教学大厅、演播厅、龙外剧场、外语沙龙等;学校还建有近4000平方米的创业园区,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条件及引企业进入学校合作。设有校外实训实践基地近200个。教学基础条件优良,完全能够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0136人,来自各大洲留学生91人。学校拥有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国际化教师队伍。学校共有专任教师562人,外籍专家教师60余人,全省首批引进的6名A类外国高层次人才1人,具有一年以上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的教师占自有专任教师总数的46%。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占47%,双师双能型教师10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国家二级教授4人,获得省级以上教学名师、全省高校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的教师40余人。 学校设有英语系、俄语系、东语系、西语系、中文系、艺术系、经济管理系、信息工程系、国际商学院和软件学院10个系(院),开设30个本科专业,含英语、俄语、日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翻译、商务英语、朝鲜语、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动画、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酒店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电子商务、网络与新媒体、国际商务、小学教育、蒙古语和软件工程。其中英语专业为黑龙江省重点建设学科及省级重点专业;英语、日语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商务英语、俄语、财务管理专业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朝鲜语、酒店管理、汉语国际教育、市场营销专业被评为学校特色专业。在2016年黑龙江省本科专业评估试点工作中,我院英语专业在全省29所普通高校中排名第15位,市场营销专业在全省24所普通高校中排名第14位,均列全省民办本科高校之首。2019年度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我校获得3项二等奖的好成绩。 学校在黑龙江省小语种外语人才培养上具有丰富的办学资源和品牌优势,在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已形成了鲜明特色,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就业率。根据麦可思报告,学校近三届毕业生对学校总体满意度分别为94%、92%、93%,均高于全国非“211”本科院校平均水平。 学校大力推进国际化开放式办学。学校与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日本、韩国、泰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包括俄罗斯普希金俄语学院、西班牙萨拉曼卡大学、泰国易三仓大学等世界知名院校。学校大力开展交换生项目和海外学习交流实践项目,每年选派学生赴国(境)外进行长、短期的文化交流、留学、实习与就业,并招收外国留学生来校进行学习交流。学校大力开展交换生项目和海外学习交流实践项目,是英国伦敦中医孔子学院下设7所孔子课堂的中方合作伙伴,与海地基斯奎亚大学、泰国暖武里河王中学合作共建孔子课堂,定期选派教师和学生志愿者赴海外孔子课堂开展汉语教学和中华文化推广工作。同时积极承办孔子课堂来华夏令营活动,组织来华团队成员参加汉语强化培训和文化参观活动,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师生交流互动,增进中外青年之间的友谊与理解。 学校是美国大学预修课程考试(AP)、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剑桥英语五级证书考试(MSE)、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剑桥英语教学能力证书(TKT)、国际汉语水平考试(HSK)、西班牙语国际评估测试等多个国际考试的考试(培训)中心,为学生在校内获取权威的国际通用的职业证书提供了便利条件。 学校是多个国际权威性教育联盟组织成员,其中包括世界大学校长联盟、欧洲商学院联盟、中国东北地区•俄罗斯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大学校长联盟、美国职业教育协会、中俄亚洲大学联盟;是英国剑桥大学国际考试中心、英国特许注册会计师工会ACCA考试中心。 学校在“经世致用、学贯中西”校训和“融、搏、信、和”的校园文化引领下,营造了多元文化交融的校园环境氛围。学校在新生军训期间,结合英语强化训练,学校有上百名学习优秀的学生组成的晨读教练团协助外教带领新生进行千人口语练习,形成具有龙外特色的校园文化及靓丽的校园风景线,被多家媒体报道转载。 学校每年定期举办“中俄大学生文化艺术节”、“中韩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学校承办了黑龙江省政府举办的“中法文化周”、“中英文化周”、“中意加文化周”;法国等驻华使领馆把我校设为在黑龙江省文化交流活动的主要场所,学校的知名度不断提升。 学校重视学生服务与学生自我管理,建设了3250平方米的学生服务中心、学生活动中心和学生心理成长指导中心,这些设施满足了学生在龙外的学习与生活需求,使学生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德智体全面发展。 学校鼓励并全额资助学生赴国(境)内外参加各种比赛。其中赴俄罗斯参加俄罗斯远东地区高校大学生俄语比赛、赴台湾地区参加亚太流通业模拟经营决策竞赛等国际赛事,共获得百余项国际竞赛奖。近年,龙外学生在各类外语及专业赛事中获得国际级、国家级、省部级奖项达2000余项,位居同类院校前列。 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圆梦特困学生求学之路。2019年9月面向全校学生开辟了“壹元学子餐”窗口:一日三餐,每餐只花一元钱,就可以吃到搭配合理的“两菜一汤”营养膳食,每餐必有肉或蛋,确保学生基本伙食与营养。龙外壹元学子餐厅事迹被中国新闻网、央视网、黑龙江电视台、中国青年网、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多家媒体转载报道。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着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2021年3月,与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合作建成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基地,“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分馆”——国际和平资料馆。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国际和平资料馆”开馆以后,每天接待校内外来参观学习的师生及各界社会人士,实实在在地把红色资源引入校园,原汁原味地把历史搬到思政课堂,把为什么学外语、为谁学外语植入当代大学生的心中,把红色基因融入青少年的血脉。 学校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各项事业取得可喜的进步,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被授予“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黑龙江省民办高校示范单位”、“全省先进社会组织”等光荣称号;学校是《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规划》“111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省中职教师培训基地、省教育厅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基地和省侨联慈善基金会乡村英语教师培训基地;黑龙江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考点学校。获得包括央视网、中国新闻网、人民日报海外版、东北网、黑龙江电视台等媒体广泛报道。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