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canvas,请升级你的浏览器。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国家教育部批准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教育部、财政部确定的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中国石油和化工工业协会确定的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 全文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24-53909892,024-53909888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公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专科(高职)
学校排名
148名 校友会高职Ⅱ类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相关学校
江西艺术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江西艺术职业学院是江西省唯一一所公办综合性艺术类高校,由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管。其前身是1951年创办的江西省文艺干部学校。学院三易校址,五更校名,经历了中专到本科,再到中专,在江西省文艺学校的基础上升格为大专的发展过程。学院曾有本科教育经历,1960年成立江西文化艺术学院,培养了一届本科艺术学生。 学院目前老校区占地面积139.74亩,新校区占地面积301亩。设有六系四部:音乐、舞蹈、戏剧、美术、戏曲、综合艺术6个专业系,中专部、基础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继续教育与培训中心4个教学部,共12个专业。 在校大、中专学生3378人,其中高职2471人,中职907人;2019级新生1219人,其中高职920人,中职299人,突破历史新高。 在岗教职员工291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70人,硕士52人;3人荣获全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称号,2人入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建校68年来,学院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德艺双馨、蜚声中外的艺术名家和大量基层文艺工作者,为江西乃至全国文化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著名影视导演高希希,北京舞蹈学院院长郭磊,青年舞蹈家刘震、李春燕、张荪、朱晗,话剧影视演员邓超、宋运成、程愫,戏曲名家童薇薇、钟汉秋,“梅花奖”得主陈俐,美国波士顿双簧管演奏演员周伟林等均为学院校友。 办学特色 近年来,学院通过“围绕舞台,造就人才;依托文化,面向市场”的发展思路,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办学特色逐渐鲜明。 1.依托文化行业,突出艺术特色。 学院依托江西丰富的文化资源,主动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紧贴时代与社会需求,优化专业布局。在巩固音乐表演、舞蹈表演、戏剧表演、戏曲表演等以舞台实践为特色的表演艺术类专业群基础上。积极开拓空中乘务、人物形象设计、环境艺术与设计、书法艺术等专业,逐步形成以表演艺术类专业群为主体,以艺术设计、社会文化、影视技术专业群为辅的鲜明特色。 近三年来,我院舞蹈系、音乐系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中国舞表演、弹拨乐演奏项目中荣获一、二等奖各一项、三等奖四项,舞蹈作品《追傩》今年暑假在杭州参加第12届全国“桃李杯”舞蹈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展演,再次登上青少年专业舞蹈大赛的最高舞台;戏剧系师生在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中喜获教师组、学生组双双一等奖;美术系学生参加第十一届全国美育教学成果展获一等奖13项;综合艺术系学生在CBDF“院校杯”国际标准舞比赛、CBDF全国锦标赛中均荣获高校组中拉丁舞冠军;戏曲系成功参演北京第三届全国“梨花杯”青少年戏曲教育教学成果展。2019年春节期间,学院368名师生共同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江西特别节目,有力地讲好了江西故事、传播江西文化。 2.产教深度融合,校团紧密合作。 学院戏曲类专业为江西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做出了重大贡献,赣南采茶戏和“戏曲表演—赣剧”先后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学院通过推动产教融合,与艺术院团紧密合作,探索订单培养、学演结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建国以来,已经为省赣剧团培养了六届赣剧表演专业人才,目前采取院团合作模式正在为省赣剧院、京剧团、杂技团和丰城采茶戏团、上高采茶戏团、南昌县采茶戏团定向培养赣剧、采茶戏和杂技后备人才,有效化解了专业院团青黄不接的人才断层危机。 2018年、2019年连续成功承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赣剧、采茶戏研修培训班,江西省首批赣剧、采茶戏表演轮训班等多个戏曲培训班,有效地促进了江西戏曲从业人员提升职业能力。学院因此荣获江西省“优秀成人继续教育院校(培训机构)”。 3.服务文化发展,创作文艺精品。 学院积极服务地方文化发展,面向全国和省内各地开展形式多样、层次各异、内容丰富的文化艺术培训工作。 近年来均承担省教育厅“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任务。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与江西省省部合作计划,受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委派,2019年2月14日-19日,由学院19名师生组成的中国·江西省艺术团在日本长崎市灯会首次亮相,华丽登场。5月参加由江西省人民政府在保加利亚和希腊举办的中国江西文化旅游(保加利亚)推介会、中国江西文化旅游(希腊)推介会,向世界各国奉献了一台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独具江西独特魅力的视听盛宴。在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以“金色赣鄱”为主题的国庆阅兵江西彩车的群众演员,有2名来自学院综合艺术系,彰显江西之美,共享伟大荣光! 2019年4月26日,应省委宣传部邀请,学院选派师生参加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文艺汇演,参演歌舞《清风中国》、红色家书诵读《可爱的中国》;5月6日,学院选送节目《快板词——职教梦》、《蓝天畅想》参加2019年江西省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5月8日,按省委省政府统筹安排,学院选送节目《清莲》《游园惊梦》参加“2019江西文化发展巡礼系列文艺展演-江西省高校优秀文艺节目展演”活动。 2018年,学院选送的两个戏剧作品成功入选“江西省文艺精品创作资助项目”,为戏剧类作品中唯一获得两个立项的单位;圆满完成省政府交付的首届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和中国品牌发展国际论坛的江西馆讲解任务。 2017年,代表江西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文艺演出;代表江西省政府赴新疆参加援疆20周年演出。 发展目标 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服务江西“文化强省”的战略决策,在文旅融合的新时代背景下,树立“以质图强、以特兴校”的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按照优化结构、扩大规模、突出特色、提高质量的要求。坚持特色立校,深入推进机制创新、教学改革,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突出优势,凝练特色,打造品牌,提升实力。努力打造为江西文化艺术后备人才培养基地、文化艺术干部培训基地、艺术精品创作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基地、文化艺术科学研究基地,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质量优良的创新型艺术职业院校,实现学院发展新跨越。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是2004年7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以出生太仓的世界著名核物理女王——吴健雄的名字命名,位于苏州太仓市。学院所在区域经济发达、社会繁荣、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是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江南丝竹的发源地和娄东文化的发祥地,素有“锦绣江南金太仓”之美誉。 学院前身之一江苏省太仓师范学校创办于1907年,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培养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胡厥文、国防大学原中将副校长钱抵千、核物理学家院士黄胜年等一批国家栋梁及数以万计的教育人才。学院创建合并的太仓广播电视大学、太仓工业学校植根产业培养人才,校企合作经验丰富,为顺利转型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奠定了雄厚的产教融合基础。 学院坚持“深耕太仓、深化双元、深入创新、深得人心”办学思路,打造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仓、技术仓、服务仓”,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目前校区占地近700亩,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7000余名,学院现有教职工433人,专任教师中的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9%,博士学位教师占比20%。学院拥有省级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个、省级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1个、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6个、苏州市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苏州市数字技能首席技师工作室1个。入选省教学名师1人、省优秀教师1人、省“333”高层次人才5人、省双创博士3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9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9人、省技术能手8人、省科技副总7人,省产业教授23人。契合区域产业设立智能制造学院、生物医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等教学单位,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药品生产技术、软件技术等专业31个(其中 “3+2”本科专业4个、“4+0”本科专业1个),建立省级太仓大学科技园、省级中德精密机械部件制造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省级智能制造产教融合集成平台、苏州市绿色生物催化技术重点实验室、苏州市智能家居无线传感器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等企业孵化和技术转化平台,并与本科高校、地方政府合作建立健雄联合研究院、太仓企业联合大学、太仓市勤廉文化研究所、江苏省中小企业研究院等社会服务平台,形成以全日制高职教育为主体,应用型本科、专业硕士培养为补充,社会培训协同发展的区域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以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高职院校为发展目标,近年来,持续深化“双元制”教育本土化实践创新,以国际标准培养大国工匠,与德国工商行会上海代表处等联合创建国内首个中德培训中心、中德双元制职业教育示范推广基地、双元制培训学院,成立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太仓培训中心、IHK中德师资能力提升研究中心、工业工程师(REFA)太仓培训中心等对德职业教育合作平台,成为德国教研部授权的中德双元制职业教育(VETnet)全球网络合作单位、德国Meister培训及全球认证单位、江苏省德国高职教育合作联盟轮值秘书处单位, 2020年发布国内首个双元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地方(苏州)标准,入选“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数全国排名13位,双元制教育先后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特等奖一项以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校企双元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好、技术技能强、发展后劲足,深受企业欢迎,成为长三角德式工匠培养的摇篮和太仓“德企之乡”产业集聚的重要支撑,塑造了高职教育校地融合发展的“太仓样板”。 建院以来,学院以优异成绩先后通过两轮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跻身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行列,入选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获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中高职师资培训基地、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国家级青春健康教育示范基地、中国华人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中国创新教育示范单位、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全国2018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等近百项荣誉称号,探索走出了县办高职创新发展的“健雄之路”。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鄂尔多斯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学校代码:14248。前身原伊盟师范学校、教育学院、广播电视大学)是2007年4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2009年4月在教育部备案,由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兴办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坐落于环境优美、生态宜人的国家4A级旅游城市——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占地1015亩,校区规划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一期建筑面积14.3万平方米,整体规划大气自然,各类建筑各具特色,校园四周微丘环抱、绿林围绕,院内亭台相望、园路纵横,到处鸟语花香、生机盎然,是内蒙古自治区文明校园,鄂尔多斯市园林式单位,自治区普通高校学生工作和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学院现有正式教职工354人,专任教师271人,其中正高15人,副高132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教师157人。现有自治区草原英才、自治区技能大师4人,自治区教学名师、自治区教坛新秀12人,自治区优秀教学团队4个,鄂尔多斯“草原英才”、鄂尔多斯英才、鄂尔多斯青年优秀人才20人。高级技师9人、技师21人、高级工44人,工程师32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52.73%,聘请企业兼职教师40人。 学院现设化学工程系、资源工程系、自动化与信息工程系、机械工程系、建筑工程系、人文系、基础部7个教学系部及内蒙古电大鄂尔多斯分校和1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开设民族传统技艺、煤矿开采技术(自动化开采方向)、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电子商务、应用化工技术、煤炭深加工与利用、建筑工程技术等38个专业。其中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已通过国家“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项目”验收,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2012年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学院现有自治区精品课程4门,院级精品课程8门;在建的院级重点专业6个,精品课程23门,优秀教学团队4个。 学院投资2.6亿元建成高起点、高标准的化工、机电、煤炭、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建筑工程等实验实训室95个,多媒体教室92个,图书馆藏书22万余册,中文纸质期刊370余种,电子图书24万册,计算机机房拥有计算机1000台,1500兆网络覆盖全校园。学院被上级主管部门评为“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内蒙古自治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鄂尔多斯市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基地”、鄂尔多斯市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鄂尔多斯市建设行业人员培训教育基地、“京蒙工会跨区域促进就业创业培训服务基地”、国家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 学院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理念,紧紧把握鄂尔多斯及周边地区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新兴战略产业发展的良好契机,与鄂尔多斯空港物流园区、大路工业园区、棋盘井工业园区、鄂尔多斯装备制造基地、达拉特经济开发区等10多个园区各类企业建立了产学研校企合作关系,建立了7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搭建了平台。学院大力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努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一专多能、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学院秉承“立德竞先,崇技尚能”的校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和完善充满活力的“互联网+”职业技能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各级各类在籍学生10000余人,其中三年制高职学生5188人。建院以来,已为社会培养高职毕业生10000余人,培训复转军人3788人,培训企事业单位在职员工30000人。 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5%以上。学院大力推进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冠名培养”,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与鄂尔多斯集团公司、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京东方集团、新奥新能能源有限公司、上海中锐教育集团华汽教育、乌兰集团等二十多家企业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与京东方集团等企业合作举办“京东方冠名班”、“鄂尔多斯化工工艺冠名班”、“软通动力班” “新奥班”、 “乌兰国际冠名班”“达内科技冠名班”“天津圣纳科技冠名班”,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学院聘请合作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与校内专业带头人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设计、共同实施、共同评价——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企业为学生颁发奖学金,在工学交替、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对接上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为学生稳定就业、高质量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院十分重视科技研发工作。建院以来,获准立项国家级重大科研课题1项、自治区级科研课题70项;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获省部级、地厅级科研成果奖励46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40项;出版著作、规划教材60部;发表高水平论文600余篇。课题立项层次与规模、科研成果质量与数量连年位居全区高职院校前列。1人入选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 1人入选鄂尔多斯市“草原英才”,2人被聘为鄂尔多斯市科技顾问,17人入选市科学技术专家库,科技专家数量占比鄂尔多斯市教育科技系统之首,学术交流与科学普及活跃,学院已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创建于1953年7月9日,由贵州省发改委、贵州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主管。办学宗旨是围绕贵州“三大战略”“四化建设”“五张名片”,坚持“三为服务”“四个贴近”“六方融合”理念,服务贵州粮油食品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学院是全国食品工业类高职院校4★级学校及专业竞争力排行第15名学校,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院。学院以普通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同时举办中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国家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等工作。 现有3个校区,占地614亩,其中清镇职教城乡愁校区514亩、贵阳北校区70亩、南校区30亩,校舍面积26.15万平方米。清镇职教城乡愁校区与风景如画的贵州风景名胜区红枫湖毗邻,北校区与风景优美的贵阳登高云山森林公园相伴,南校区位于风景秀丽的贵阳河滨公园边上,校园风景秀丽,环境宜人。 学院现有9个教学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粮油食品工程学院、财经商贸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机电与建筑工程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基础部、中专部),14个产业学院(黔菜学院、酿造学院、食品营养与健康管理学院、阿幼朵艺术学院、民族民间文创产业学院、乡村振兴电商产业学院、金沙白酒学院、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学院、预制菜产业学院、辣椒产业学院、发酵产业学院、数字乡村产业学院、集黔优品产业学院、乡村民宿设计装修产业学院),共37个专业,其中高职25个专业(食品智能加工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酿酒技术、烹饪工艺与营养、中西面点工艺、健康管理、营养配餐、粮油储藏与检测技术、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现代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软件技术、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音乐表演、舞蹈表演、播音与主持、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书画艺术、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食品机械方向)、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中职12个专业(粮油储运与检验技术、会计电算化、物流服务与管理、建筑工程施工、电子商务、计算机平面设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建筑装饰、物联网应用技术、学前教育、民族音乐与舞蹈、汽车运用与维修),有国家级中职示范专业5个,省级中职示范专业4个。建有8个科研机构(乡村振兴研究院、黔菜研究院、正大黔菜研发中心、薏仁米研发中心、食用菌研发中心、果酒研发中心、生态特色食品研发基地、粮食安全研究中心),4个省级实验室或实训基地(贵州省高等职业院校酿酒技术专业黔匠工坊、贵州省高等学校食品资源安全生产技术与综合利用特色重点实验室、贵州省生态特色食品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贵州省粮食安全公共实训基地)。 学院拥有一支适应高职教育需求,品质优秀、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现有各类专职教师584人,其中高级职称占30%,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占48%,双师型教师比例为80%。有全国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及优秀教育工作者5人、省级优秀教师4人,建有10个大师或名师工作室。 学校坚持“知行合一、德技双馨”的校训精神、“勤学砺技、慎思笃行”的学风和“尚德关爱、精技善教”的教风,努力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0066人,近年来,学生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等获省部级以上奖项300多项。建校70年来,已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各级各类毕业生8万多人,他们中80%以上成为我省粮油食品战线上出得来、学得好、回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有作为的“永久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不少毕业生成长为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或业务技术骨干,有的成为企业家,涌现出一批各级劳动模范,其中有2人被选为“贵州十佳优秀企业家”。近年来,学院就业率稳定在93%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在97%以上。 学院先后与清镇、花溪、兴仁、剑河、织金、赫章、七星关、威宁、黔西、纳雍、金沙、关岭、玉屏、江口、仁怀、平坝、正大集团、贵州黔菜出山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贵州省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央储备粮贵阳直属库等300余家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建有38个实训室及40余家校外实训基地。与贵州民族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3+2”专升本联合培养,与毕节财校、剑河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等15家职业学校开展“3+3”联合培养。同时,还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确定的职业技能培训及职业资格鉴定单位,面向社会开展农产品检验、仓储管理、会计、计算机高新技术等各种长短期培训,年培训鉴定人数5000余人次,为企业培训鉴定一大批技能型人才,深受社会一致好评。 经过70年的建设发展,现已成为首批全国重点建设示范性中专学校、首批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全国职业教育百家(A)类学校、中国诚信学校、全国百所“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试点学校、国家级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专业实训基地,部级重点中专学校、省级重点中专学校、贵州省计算机与网络技术职业教育集团挂靠单位及理事长单位、首批贵州省特色文化学校。学院还是贵州省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贵州省会计电算化培训单位、贵州省公务员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培训点、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点;先后荣获教育部2020年度1+X粮农食品安全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领军院校奖”“突出贡献奖”“优秀师资团队奖”,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粮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贵州省文明单位、贵阳市文明单位、贵州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贵州省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等100多项荣誉称号。 学院紧紧围绕“三大战略”“四化建设”“五张名片”,坚持“三为服务”“四个贴近”“六方融合”,树牢“黔字号”理念、培养“黔字号”人才、开展“黔字号”研发、服务“黔字号”产业,把招生、培养、就业放到产业链上,形成了产业、专业、就业“三业联动”,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三链衔接”,抓二产、带一产、促三产“三产融合”深化产教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食品职院模式,为努力建成人民满意、师生幸福的高水平高职院校而努力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沧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介绍 沧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实施专科层次教育。她是一所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历史名校,其前身为1925年9月建校的“直隶省立第九师范学校”;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河北泊头师范学校”;2000年7月,更名为沧州师范专科学校泊头分校,开始招收全日制专科生,举办大学专科教育;2009年4月,升格改建为泊头职业学院;2021年5月,更名为“沧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校九十六年来,学校文化薪火相传,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河北省乃至全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民族解放、新中国诞生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被誉为“津南革命的策源地”、“沧州黄埔”。 学校座落于素有“中国铸造名城”、“汽车模具之乡”、“中国鸭梨第一乡”之称的泊头市,东临渤海,北依京津,交通便利,古老的大运河穿城而过。学校占地571亩,建筑面积17.6万平米,固定资产总值2.6亿元。主校区位于泊头市中心解放西路150号,建有4栋教学楼、4栋实训楼、9栋学生公寓、4座学生餐厅、办公楼、图书馆、高标准体育场等。校园环境优美,绿化率达40%以上,绿树葱茏,芳草含碧,百花飘香,亭台楼阁掩映其间,被河北省政府命名为花园式学校、省级绿色学校,是兴学育人的理想场所。 学校的办学目标是以教育类专业为主导,以经济管理类、装备制造类、艺术社会服务类专业为辅翼,立足沧州及渤海新区,面向全省,辐射环渤海区域,服务于京津冀一体化,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坚持应用型、开放式、有特色、高水平的办学定位,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为社会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力资源保障。 学校现设小学教育系、学前教育系、艺术系、经济管理系等教学机构。开设有10个专业。其中,学前教育专业为省级骨干专业建设项目;模具设计与制造、物流管理、艺术设计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发展专业;财经商贸大类大数据与会计、教育与体育大类学前教育2个专业教师教学团队是省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345人,专任教师273人,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80人,硕士以上学位122人,双师素质教师达60%。学校大力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开展了“职教大讲堂”、“职业教育论坛”、“青蓝工程”、“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锻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技能娴熟、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学校图书馆为四层独立建筑,面积2987㎡,馆藏纸质图书43.8万余册,电子图书数万余册,中外期刊600余种。学校精心营造温馨优雅的读书环境、浓厚的书香氛围,让学生在书山奋力攀登,在学海自由徜徉,在书香校园文化的氛围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博学身正、业精技硬”的实用性教育人才为目标,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专业教育突出“专业化和实践性”教育特色,实行学生实用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双教育”、全面和特长的“双培养”,做人和学习的“双塑造”。近几年,学生就业率94%,用人单位满意度93%,获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 学校牵头成立“沧州市学前教育产教联盟”,加入河北省高校众创空间联盟。各专业师生技能大赛屡获奖项,成绩突出。承办历届沧州市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蝉联一等奖;参加河北省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蝉联一等奖。2020年,我校师生共计获得“学创杯”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全国一等奖、河北省技能大赛室内设计专业团体二等奖、河北省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大赛季军、河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河北省首届冰雪运动会“体育道德风尚奖”等四十多项优异成绩。 学校积极构建大后勤服务与保障格局,进一步强化学生住宿、餐饮、就医、直饮水等的安全服务管理,不断提升服务改革发展保障能力和学生满意度。学校餐厅拥有沧州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等级“A级单位”资质,是“河北省级标准化食堂”。 学校坚持“依法治校、民主管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以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龙头,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以课程建设为基础,持续深化内涵建设,加快专业布局优化调整,为将学校建设成为“河北卓越、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幼儿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高地而努力奋进。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四川文轩职业学院
环境好,校园美,在大邑收入中上水平。
评价
3.33
评论数
3
内推招聘
0
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管的很严,食堂很差,学到的很多
评价
3
评论数
1
内推招聘
0
浙江大学医学院
学校介绍 浙江大学医学院位于历史悠久、文化荟萃、包容并蓄的浙江杭州。其前身是由1912年创办的浙江医学专门学校(国人最早自办的西式医学院校)和1945年创设的国立浙江大学医学院合并而成的浙江医学院,1960年升格为浙江医科大学,1999年,在浙江大学并校发展次年,重组成立了浙江大学医学院。 融合百年学府气韵,汇集鸿儒大师所成。学院秉承“仁心仁术、求是求新”的院训,以“仁爱、求是、创新、卓越”为核心价值观,在百年岁月长河中书写了波澜壮阔的育人传奇,为社会培育了大量优秀医学人才,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优势特色鲜明、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成绩卓著的一流医学院校。 延揽优秀师资,汇聚科学英才。学院切实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现有博士生导师715人,硕士生导师994人,学科顶尖人才32人,国家级领军人才57人,国家级青年人才102人,涌现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医德标兵”“全国最美医生”等一批典范。 不断锐意创新,培育医学人才。学院以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为使命,形成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全员育人培养模式、全过程教育生态圈和全方位教学互动机制,打造课程、科研、实践、文化、心理等十大育人平台。现设有基础医学院、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第四临床医学院、妇产科学院、儿科学院、口腔医学院、护理系11个院系,拥有7家直属附属医院,外加一批非直属附属医院、合作医院,设有医学中心、“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转化医学研究院等。现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生物学、公共管理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个博士后流动站。获国家首批卓越医学人才培养项目和首个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项目,建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拥有一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和视频公开课、中国医学教育慕课联盟首批规划课程,以及国家规划教材主编、副主编。现有在读医学生7500余人,其中本科生2000余人、研究生近5000人、留学生600余人。 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国家科技发展。学院坚持立足浙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高端谋划、深度融合、优化合作、精准帮扶,逐步实现高层次、高品位、高质量的社会服务大格局。注重学科与科研发展的顶层设计,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实施、重大成果产出及高水平科研基地建设。拥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45个。拥有一批国家级高水平科研基地,包括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1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3个。 聚焦全球开放发展,网罗国际办学资源。学院响应国家宏观战略,围绕学校总体规划,与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多伦多大学等海外30多所高水平医学院校及研究机构合作,形成了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的国际交流格局。组织成立有全省各地、北上广、澳洲、北美等校友机构,链接全球校友,构筑发展共同体。 百年励治苦馏香,盛世砥砺更吐芳。学院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精进育人、弦歌不辍,不断探索医学创新发展道路,为建成世界一流医学院奏出时代最强音。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佳木斯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佳木斯职业学院是经黑龙江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坐落在佳木斯市长安路西段,占地面积10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000余人,成人教育学生3500余人。 学院设有学前教育学院、交通学院、机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焊接技术系、艺术系、管理系、农业系、继续教育学院、职业培训学院、环通驾驶员培训学校和集贤分校等13个院、系及分校。开设机电工程、信息工程、建筑工程、焊接技术、交通运输、管理、教育、艺术、农业等九大专业体系50余个专业。 学院有数控与机械加工、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焊接技术、汽车驾驶、网络信息、建筑工程、现代物流、民族工艺品制作等九个大型实习实训基地;有数控加工仿真系统、数控编程、电工电子、汽车模拟驾驶、量具与测量、电算会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物联网、多媒体语音等35个实训实验室;有大型多媒体演播厅、多功能报告厅、环幕影院、舞蹈室、琴房、画室、体育场、拓展基地等完善的教育教学及训练场所。学院投资三千余万元建成的“无线覆盖、家校互动、多终端支持”的数字化校园网络,实现了专业教学资源、网络课程、模拟仿真实训软件和生产实际教学案例等资源的共建共享,搭建了信息化资源平台,提升了信息化教学能力。 学院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大量的模拟演示与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实际操作技能。学院实行“工厂进校园、专业办公司”的职业教育新模式,校园内有现代化标准实习实训厂房23栋,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飞天机床厂、畅通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格雷特精密模具厂等一批知名企业入驻校园。学院依托专业特色和人才优势,创办了三鑫焊接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启明软件开发有限公司等6家实体公司。上述企业和公司能同时容纳2000余名学生实习实训。 学院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全国开展就业安置工作,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哈大齐工业走廊等工业密集区域建立就业基地。学院与大连船舶工业工程公司、北京三一重机有限公司、沈阳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山东泉林集团、人本集团、中国吉利汽车、北京福田汽车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青岛分公司、青岛政建集团海梦圆大酒店、大连东泉酒店、中国人民解放军2703工厂、中国联通北京分公司、北京物美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络捷斯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运输公司各省分公司等千余家大中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学生在享受国家助学金、奖学金同时,还可通过学院完善的奖学与助学政策,通过设立“振华助学金”、“阳光助学工程”、“校园爱心超市”等方式保证生活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学院牢固树立质量立校的思想,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之路,努力把学院打造成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职业院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广西工程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广西工程职业学院办于2006年12月,2007年正式招生,是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教育部核准备案,面向全国招生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现有占地面积1770亩,校舍建筑总面积34万平方米。设有土木工程学院、汽车与机电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铁道与航空学院、国防科技学院、教育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建有铝研究院、建筑材料检测实训中心等应用研究院和汽车与机电实验实训中心等7个校内实验实训中心及材料类、机械类、建筑类3个专业教学工厂, 建有1个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95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1亿元,图书总册数108.76万册。有建设工程管理、高速铁路客运乘务等39个招生专业,其中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室内设计、汽车营销与服务、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等5个专业为广西高校重点建设专业。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近20000人,教师900多人。近3年来,学校获得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广西职业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学生参加全国、全区各种竞赛,先后获奖160多项,其中荣获全国高校数字艺术作品大赛一等奖7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22项,第二届国际艺术设计作品展金银铜奖各1项、第三届“国青杯”全国高校艺术设计作品大赛一等奖12项、二等奖19项、三等奖27项;取得专利、咨询报告等科技服务地方特色成果100多项。学校先后荣获自治区依法治校示范校、广西职业教育培训基地、自治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广西高校和百色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奖、自治区“森林校园”、自治区“美丽校园先锋先行”、最具专业特色高职学院、创平果教育品牌突出贡献单位、先进单位等70多项荣誉。 目前,学校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教育厅的指导帮助下,在百色市、平果市等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申报本科层次职业大学,按照本科学校设置条件,全面加强学校建设,全面提升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