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南昌交通学院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学校介绍
评论
(0)
薪资
(0)
漂流蛙评分
1星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canvas,请升级你的浏览器。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南昌交通学院(原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成立于2001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目前,学校以本科学历教育为主,适当开展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并与华东交通大学在建筑与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会计、翻译五...
全文
工商信息公示
登记状态:正常
公司全称:南昌交通学院
曾用名: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 ;
法人代表:陈鹏
成立时间:2004-06-24
注册资本:46955万
信用代码:52360000763364005J
参保人数:-
注册地址: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兰大道899号
官网地址
http://www.ecjtuit.edu.cn/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791-82121208,0791-82121199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民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普通本科
学校排名
80名 软科民办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沪ICP备2021021796号
沪公网安备31010502006279号
相关学校
香港中文大学
关注
学校介绍 香港中文大学成立于1963年,是香港政府资助的公立大学,是一所研究型综合大学,以「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为办学使命,以「博文约礼」 为校训,蹈厉奋发,志在千里。港中大师生来自世界各地,也有广大的本地和海外校友组织,联系身在世界各地的毕业生。本校特色包括灵活学分制、书院制、中英兼重和多元文化;并特设通识教育,以拓宽学生视野,及培养综合思考能力,使学生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能内省外顾,成为出色的领袖人才,贡献社会。 港中大设有八个学院(文学院、商学院、教育学院、工程学院、法律学院、医学院、理学院、社会科学院)和研究院,提供70多个本科主修课程和百多项的研究院课程,涵盖面极为广泛。现在学生约三万多名。另设有九所书院,为学生提供全人发展的平台。 香港中文大学在1998年开始招收内地本科生,至今已录取逾五千六百名内地高考生入读香港中文大学本科课程。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山西工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山西工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省属公办全日制理工类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在朔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于2021年6月3日正式挂牌成立。校园规划占地面积1277.9亩,全日制本科在校生规模暂定为12000人,面向全国31个省(区、市)招生。当前在校学生5862人。2021年招生3500人;2022年招生4300人。 学校积极探索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高校+产业研究院+龙头企业/行业”的特色发展模式,以建设现代产业学院为抓手,确定了工程化、智能化、管理化的人才培养特色,基本形成与我省的新兴产业集群和朔州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的二级产业学院设置模式。 学校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战略,通过举办省内外人才专场招聘会、二级学院院长招聘答辩会、精尖人才“一事一议”、“一人一策”及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等方式,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截至2022年9月,学校共有教职工303人,其中专任教师171人。学校现有博士学历人才23人,副高级及以上职称人才33人,柔性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20人。 学校定位为“立足山西,面向全国,做好朔州的事情”。结合朔州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学校在教师培养、科技开发、社会服务等方面加强协同创新,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攻关、科学研究和产业行业人员培训等一系列的高水平服务。建校一年来,学校获批山西省教育厅“1331工程”提质增效建设项目1项;获批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49项;获批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计划项目12项;科技成果在本省转化5项;为事业单位、企业培训5000余人次,有力服务地方人文、社会、经济发展,形成市校同频共振的良好局面。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33年,是省属唯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8326人。学校前身是“广东省立第一职业学校”,至今已有90年职业教育历史,1959-1963年和1978-1983年两段时期,曾开办本科职业教育。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国,服务轻工业转型升级,秉承“德能兼备,学以成之”的校训和“自强、敬业、求实、创新”的广轻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社会培养了25万名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毕业生遍布五洲30多个国家。 >>办学条件 学校现有广州校区和佛山南海校区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1668.539亩,生均占地面积60.7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56.26万平方米。图书资源总计275.08万册,电子图书108.36万册,生均图书150.11册。学校无线网络全覆盖,网络信息点数3万多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41亿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8597.62元。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1384人,专任教师1055人,其中正高职称专任教师104人,“双师”素质教师506人。珠江学者9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全国技术能手5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1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人物2人,全国轻工行业先进工作者1人,中国轻工职业教育教学名师1人,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1名。 >>教学成果 学校有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2个,建成国家级示范专业4个、全国职业院校旅游类示范专业点1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重点建设专业2个、国家示范性(骨干)专业16个;省级示范性专业7个、省级重点专业13个、省级品牌专业18个、省一流高职建设高水平建设专业9个、省域高水平专业群9个。建有国家级教学资源库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0门、国家在线精品课程7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9门、全国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程1门;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省级开放课程共92门,其中省级精品课程21门、国家教指委精品课程2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2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6门。 学校现有13个专业群、目前开设且有在校生的全日制高职专业80个。连续四年获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国家级一等奖,2018年以来共获省级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24项、二等奖25项、三等奖37项。在近两届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获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11项,二等奖7项。获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1项。 >>人才培养 学校全面实施“纵向延伸,横向拓展”协同育人模式,2013年以来,先后与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金融学院等10所本科院校在42个专业开展“2+2”高本联培、“3+2”高本衔接、“4+0”应用型、“2+0”专升本等类型本科人才培养,共培养本科层次人才3696人。学校是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立项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3项,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20个。 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人才培养质量指标均居全国高职院校前列,雇主满意度达到96%以上。 近五年,学校学生共获得各类技能大赛国家级奖项383项、省级获奖4007项。其中,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14项(金奖7项)、全国挑战杯大赛8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20项,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设计大赛152项,获奖数量与质量稳步提高。 >>社会服务 学校不断完善政校行企协同促进产教科融合的长效机制,建成4个产教科联合中心,搭建了广东省产教融合促进会、广东轻工职业教育集团、轻工行业应用技术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南海职业教育政校行企协同创新联盟、广东省工业互联网产教联盟、粤港澳数字创意产教联盟、粤港澳跨境电商产教联盟、广东酒店职业教育联盟、全国精准营养食品与果蔬加工产教联盟等13个产学研创新、科技研发与转化平台。围绕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打造“一群一院一联盟”,与华为等世界500强知名企业合作成立了华为ICT学院、天意数字印刷创意产业学院、瀚蓝环境产业学院、雷诺钟表产业学院、广轻工顺德珠宝产业学院等19个正常运行产业学院,实现校企精准对接、产教深度融合和精准育人。 近五年,学校累计立项厅级以上科研项目399项,其中,自然科学项目总数153项,厅级以上人文社科项目总数189项,厅级以上教改项目57项。 学校实施“高水平社会培训服务能力建设计划”及“智慧型终身教育服务体系建设计划”,打造优质高效社会服务品牌,持续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助力赋能。依托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教育部财政部“职教师资优质省级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轻工联轻工行业职业技能等级评价直属基地、广东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广东省示范性继续教育基地、广东轻工培训中心、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等16个国家级、省级培训(继续教育)基地,设有专业、专门社会培训服务基地(机构、平台)50多个,面向社会社区、行业企业、乡村振兴及社会急需、产业前沿、特殊人群,积极广泛开展各级各类培训服务,近五年,非学历教育培训服务收入平均3000万元/年,非学历培训人次数超35万人次。与本科院校合作开展网络远程教育及自学考试本科学历教育,在深圳、佛山、珠海、江门、肇庆、韶关、茂名等地设立15个校外教学点,各类学历继续教育在读人数超3000人。 >>国际化办学 学校坚持既“引进来”、又“走出去”的国际化合作办学战略,打造广轻国际职教格局。跨境建设“一分校一工坊五中心六基地”等一批产能合作、人才培养、人文交流国际平台,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向世界推广“广轻职教”模式,贡献中国智慧。先后与澳大利亚北悉尼学院、新西兰北方理工学院、美国蒙特塞拉特艺术学院、马来西亚吉隆坡建设大学等20多所国外院校或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举办广告艺术设计、国际商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食品检验检测技术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打造国际化人才培养新高地;与白俄罗斯5所国家科研院所及高校开展合作,引进外籍院士及专家,共建中白应用技术联合实验室打造“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应用高地;打造“留学广轻”品牌,国际经济与贸易、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产品艺术设计、广告艺术设计等专业开展留学生学历教育近五年,学校招收来自四大洲40多个国家的学历和非学历留学生700余人。 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服务国内外企业发展。学校牵头组建广东省“一带一路”职业教育联盟,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教育的深度合作。发布国际行业标准3项,国际教学标准5个,国际课程标准101项。建成13个境外培训培养基地,包括马来西亚海外分校1个,新加坡“轻工工坊”1个,巴基斯坦海外教学基地1个,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技能培训中心3个,新西兰和泰国中外交流中心2个,卡塔尔和意大利等海外实习基地4个,跨境建设技能培训、人才培养、人文交流等国际平台。学校教师和学生服务“走出去”企业和为境外企业培训量高达2万人日,在国际舞台上贡献中国职教智慧和中国方案,形成“广轻职教”模式。学校连续三年被评为“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单位。2020年被评为“中国职业院校世界竞争力50强”,2022年被评为“职业院校国际合作典型院校”。 >>办学成效 学校2006年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07年被列为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08年被列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1年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财政部组织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验收;2016年被列为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9年被列为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全国30强)。《2021年中国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学校上榜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指数100所优秀学校、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指数100所优秀院校、高职院校资源建设优势学校、高职院校服务贡献典型学校四个榜单,获得“大满贯”;《2022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学校上榜60所服务贡献典型院校、高职院校资源建设60所优势院校、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指数100所优秀院校、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指数100所优秀院校,再获“大满贯”。 学校获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获立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3个,并先后获得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全国服务贡献50强(连续两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管理50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育人成效50强、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影响力排行榜30强、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高职)20强、全国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创新优秀示范案例50强、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50强。 学校以“新工科”“新文科”“新商科”为抓手的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领先全国;以多功能文化食堂、智能垃圾分类系统等创新性后勤改革领先全国;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及绩效工资改革成为全省标杆。学校是全国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中央电教馆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实验校单位、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1+X”证书试点单位、职业院校本科层次人才培养试点单位。全国高校思政研究会高职高专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单位(广东省会长单位)、全国高职院校思政课建设联盟会长单位、“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联合行动”牵头单位和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广东理工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广东理工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前身是2004年设立的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依据《教育部关于同意在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基础上建立广东理工学院的函》(教发函〔2014〕124号),学校更名为广东理工学院,同年,首批设置的5个本科专业招收第一届学生。2018年,学校获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升本以来,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及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党的领导和基层党组织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推进学校从高职教育向应用型本科教育转型,积极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广东省提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需要,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需求作为发展目标,把规范办学、内涵发展作为发展主线,把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广大师生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作为发展动力,把加大投入、改善办学环境、尊重师生权益作为发展保障,全校师生员工凝心聚力,积极进取,学校各项事业取得较大发展。 学校现设9个学院、2个系、基础教学部和通识教育中心,开设34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教育学等6大学科门类,工科专业19个,占专业总数的55.88%。现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30000余人,教师2400余人。学校占地面积91.86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67.92万平方米。校内实验实训场所面积5.9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2.15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228.03万册。 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取得较好进展。获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肇庆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肇庆市重点学科1个。现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 升本以来,学校获得“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基地”(2015年)、“广东省众创空间试点单位”(2016年)、“国家级众创空间”(2017年)、“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2017年)、“广东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2017年、2019年、2020年、2021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培育单位”(2018年)、“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2018年)、“广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暨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贡献单位”(2018年)、“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2020年)、“广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2020年)、肇庆市教育工委“先进基层党组织”(2021年)、广东省实施征兵“精准育苗”试点高校(2022年)、“广东省绿色学校”(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化工程技术人员培养基地(2022年)等称号。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由金华市浙中教育集团与上海财经大学合作举办,是一所按新机制和新模式运作、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2008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 学院是浙江省首批“加强应用型建设试点本科院校”,坐落在著名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十佳宜居城市、全国电子商务之城金华,地处金华市金东区多湖高教园区,规划占地面积1005亩,建筑面积近21万平方米,拥有纸质图书82.3万册,教学仪器设备值4211.7万元,建有27个专业实验室、63个教学实习基地。学院交通便利,教学设施先进,生活设施齐全,校园环境幽静,是理想的求学之地。 学院名师荟萃,现有教职员工400余人,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12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100余人,逐步形成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 学院现设有统计系、金融系、会计系、工商管理系、经济与信息管理系、外语系、公共基础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单位。设有会计学、财务管理、经济学、金融学、投资学、保险学、应用统计学、工商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电子商务、商务英语、会展经济与管理等22个本科专业、5个专业方向,初步形成了以财经类专业为主,经、管、文、理、工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学科体系。现有在校本科生7400余人,生源覆盖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 学院十分注重学生成长成才和个性发展。通过各类社团和志愿活动,持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上海财经大学访学项目,持续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通过全覆盖的学科竞赛和实习实训,持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与境外高校的合作交流,持续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目前已与英国、美国等国家及香港特区、台湾地区的知名高校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建校十余年,已为国家和地方培养和输送了万余名高级专门人才。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地方性、应用型、特色化的发展道路,秉承“厚德博学、经济匡时”的校训精神,践行“双学双融”发展理念,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正朝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目标不懈奋进。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位于人文底蕴深厚、自然风光秀丽的江西省九江市。学校创办于1960年,前身为九江船舶工业学校,先后隶属第一、第三、第六机械工业部和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1994年成为全国首批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试点学校,1999年由原国防科工委划转至江西省人民政府管理并升格更名为九江职业技术学院。 建校以来,学校秉承“德行大道、技承天工”校训精神,弘扬船舶军工办学优良传统,坚持植根船舶、立足江西、面向世界,强化党建引领,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增强适应性和贡献力,走出了一条服务中国船舶工业和江西经济社会的特色发展之路。2003年通过全国首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全国26所);2004年被财政部确定为“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院校”;2007年成为全国15个重点建设的“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同年被财政部确定为“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院校”;2010年建成“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全国100所),同年被评为“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2014年成为江西省首批联合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试点院校;2018年成为江西省重点支持的“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2019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全国200所),同年成功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全国56所)。2023年1月,省政府明确将“九江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为“江西职业技术大学”列入《江西省“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规划》,4月,通过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考察和评议,揭开了新时代学校人才培养的新篇章。先后荣获“全国高职院校育人成效50强”“全国高职院校教学资源50强”“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等;先后获评“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教育部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连续十届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江西省文明单位”称号,获评“第一届江西省文明校园”,荣获江西省“七五”普法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建有十里、濂溪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700余亩。校园环境优美,条件优越,十里校区布局规整谨严、磅礴大气;濂溪校区建筑依山就势、古朴典雅。设有8个二级学院、4个教学部,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万余人。建有1个工业工程中心、1个生产型工程训练中心、3个产教融合发展基地和316个专业实验实训室,其中,有5个国家示范专业实训基地、3个中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国家紧缺人才培养基地、25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实验室、15个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实训基地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04亿元,图书资源总量230万余册,总资产逾15亿元。 学校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被江西省委确定为“职业院校领域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先行先试单位”。现有专任教师1006人,拥有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2个,全国职业院校校长培训培育基地1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1个,省级大师工作室6个,“双师型”名师工作室4个;拥有国家级人才、国家名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国家数字校园建设突出个人、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青年井冈学者、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教学名师、省首席技师146人次,建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的高水平“双师”队伍。 学校全面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不断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以船舶工程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为主要特色,大数据技术、建筑工程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等多门类协调发展的十大专业群,现有招生专业53个,建有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国家示范专业5个、国家骨干专业7个、教育部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专业2个,全国装备制造类示范专业点2个,国防军工特有专业8个,全国机械行业特色、创新专业5个,与东华理工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专业9个。主持建成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6项;获评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6本,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2门。牵头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职教集团2个、产业学院4个,实施3个国家级、7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以及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等370余家单位合作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就业基地。近五年,学生在国际、国家级、省级大赛获奖1400余项,其中国际、国家级一类赛特等奖一等奖20余项,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连续多年稳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涌现了一大批“中船重工首席技能专家”“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科技人才和创业典型。 学校大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发展,建有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全国内河船员教育和培训基地等一批国家级、省级科研技术平台和培训基地,获评“省级船舶工业人才培养基地”“省级航空产业产教融合育人示范基地”“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省级大学科技园”“省级工匠学院”等。社区教育连续7年荣获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学校坚持对外开放办学,服务“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与10个国家及地区的40所院校机构建立了教师交流、学生交换、学分互认等友好合作关系,入选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联盟首批成员单位、金砖国家职业教育联盟中方发起单位、国家PathPro项目院校、“中国-东盟”双百职校强强合作旗舰计划,获评“世界职业院校与技术大学联盟(WFCP)卓越奖”“中泰职业教育合作突出贡献奖”“中德职业教育与产教融合合作示范项目”等国际化奖项24项。 迈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加快“登高”“升级”步伐,高质量建成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高标准创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奋力朝着建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水平综合性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阔步前进!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关注
学校介绍 励志笃学 厚德济生——发展中的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其前身为始建于1958年的山东省中医药学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坐落于胶东半岛烟台,有两个校区,分别在著名旅游风景区烟台养马岛和素有“梨乡”美誉的莱阳,占地965亩,校舍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学校资产总额7.86亿元。学校建有藏品丰富、底蕴深厚的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博物馆,拥有山东省财政重点支持建设实践教学中心7个,校外顶岗实习基地168处,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亿元,图书馆藏书73万余册。 建校60多年来,学校秉承“励志笃学、厚德济生”的校训,发扬“团结、严谨、勤奋、奉献”的校风和“勤学慎思、惟真惟新”的学风,坚持“立足山东、辐射全国,依托行业、开放办学”的办学定位、“产教融合、医教协同,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和“学生为本、以文化人、立德树人、精技善能”的育人方略,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强校、文化润校、依法治校”的发展战略,面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与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培养“品优技高”的中医药技术技能人才。学校在办学实力、办学效益、核心竞争力、人才培养质量和示范引领作用等方面不断实现新的跨越,形成了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和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一所在省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高等中医药院校。 学校现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15人,教师中博士、硕士研究生421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1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全国技术技能大师2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人,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山东省教学名师7人、山东高校十大师德标兵3人、山东省优秀教师4人,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名老中医1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6人,山东省中医药杰出贡献奖1人,齐鲁卫生与健康杰出青年人才1人,山东省中医药高层次人才2人,全国中医药传承人才13人,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指导教师4人,山东省首批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2人,山东省健康科普专家7人,山东省职业教育青年技能名师2人,山东省技术能手6人,山东省医药行业首席技师3人,山东省青年岗位能手3人。 学校建有国家级中医药重点学科2个,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1个,国家级骨干专业4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级品牌专业群2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山东省“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山东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5个,山东省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5个,山东省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山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2个,省级中医药重点学科1个,省级中医药重点科研实验室1个。主持建设了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全国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程1门,省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省级精品课程25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8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省级社区教育课程87门,省级成人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数字化课程8门。 学校设有中医学、中药学、护理、针灸推拿等20个专业,在校生14500余人,其中普通专科学生13000余人,三二连读专科学生1500余人,生源来自全国14个省市。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7%以上,专升本工作成绩优异,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赞誉。 学校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院校、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全国中医药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国家中医药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全国首批中医药保健服务国家标准研发及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点、国家卫生执业资格考前培训基地、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山东省“3+2”分段培养本科生试点高校、山东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山东省智慧教育示范校创建单位、山东省首批高职院校诊改工作试点单位、山东省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山东省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示范院校;山东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山东省中医监督执法培训基地、山东省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工作办公室。先后荣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教育先进集体、2016年中国智慧校园建设创新奖、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文明校园、山东最佳社会声誉高校、山东省创建学习型组织先进单位、全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上海戏剧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上海戏剧学院创建于1945年,是文化和旅游部与上海人民市政府共建高校,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计划、上海市外国留学生政府奖学金院校。 学校前身是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1945年12月1日由著名戏剧家李健吾、黄佐临、顾毓琇、顾仲彝等创立。1949年更名为上海市立戏剧专科学校,1951年更名为上海市戏剧专科学校。1953年,山东大学艺术系戏剧科、上海行知艺术学校戏剧组并入,组建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独立办学、独立建制)。1956年正式更名为上海戏剧学院,隶属国家文化部,成为国家重点艺术院校。戏剧教育家熊佛西担任首任院长。2000年划归上海市人民政府管理,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文化部共建。2002年,上海师范大学表演艺术学院、上海市戏曲学校和上海市舞蹈学校并入,上海戏剧学院成为同时包括戏剧、戏曲、舞蹈、影视等学科专业,办学层次从中专、大学本科到硕、博士研究生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院校。 学校共有教职工823人,其中在编人员564名,非在编人员259人。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为3306人,其中本科生2256人,硕士研究生822人,博士研究生180人,留学生40人,预科生8人。学校设有表演系(含音乐剧中心)、导演系、戏剧文学系、舞台美术系、戏曲学院、舞蹈学院、电影学院、创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0个二级教学单位和附属戏曲学校、附属舞蹈学校2所附属中专。 上戏现有17个本科专业,表演、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美术设计、艺术管理、舞蹈表演、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导演、播音与主持艺术、戏剧学、舞蹈编导10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及戏剧教育、数字媒体艺术、影视摄影与制作、绘画4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校设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专业硕士授权领域7个。戏剧与影视学入选上海市首批高峰Ⅰ类学科建设计划,设计学、艺术学理论分别入选首批高原Ⅰ类、Ⅱ类学科建设计划。2019年,学校以戏剧与影视学为主体进入上海市高水平高校建设行列。戏剧与影视学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已连续三年排名全国第一。 目前,学校已形成“四个中心”校区布局和功能定位,分别为——戏剧艺术教育中心:华山路校区;中华戏曲教育中心:莲花路校区;国际舞蹈教育中心:虹桥路校区;影视新媒体教育中心:昌林路校区。 上戏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办人民满意的艺术教育,始终不忘“出人才、出作品、出思想、出模式”,秉承“至善至美”的校训精神,把培养“品德正、基础厚、专业精、实践强”的德艺双馨艺术人才作为目标,自觉承担文化艺术人才培养、艺术创作、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主动服务国家和上海发展战略,致力于建设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高等艺术院校。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上戏紧紧围绕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等重大战略,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了三大人才培养特色和优势:一是贯通式培养。做到了有效贯通艺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校区功能布局,有效贯通高素质艺术人才选拔端、培养端与出口端,有效贯通艺术人才培养链与艺术生产链,有效贯通艺术人才个性化培养与综合素养要求。二是平台型育人。基于高水平艺术大学的建设理念,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构筑有利于艺术人才培养的校内统一平台、社会创新平台、全球文化艺术大平台。三是国际化视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剧协总部落驻上戏,成为学校国际合作交流和人才培养的高端平台,世界戏剧研究联盟大会、中国剧院发展论坛、AHRC中英创意产业交流会、上海国际小剧场戏剧展演、上海国际艺术节青年艺术创想周、跨文化交流学硕士培养计划、冬季学院、国际导演大师班等项目各具特色。 建校七十八年来,上戏为国家培养了近万名艺术专门人才和文化管理人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成为中国乃至国际具有影响力的戏剧、影视、舞蹈、美术领域的名家和高素质专业人才,荣获众多戏剧、影视、美术、戏曲、舞蹈作品大奖,如“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金鸡奖、百花奖、华表奖、飞天奖、金鹰奖、金话筒奖、金狮奖、白玉兰奖、荷花奖等,在国内外享有广泛的声誉与影响力。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成立于2001年7月,是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确认的独立学院,由全国重点大学——燕山大学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院座落于著名海滨城市——河北省秦皇岛市,位于燕山大学西校区,占地1020余亩,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雅,基础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优良。 学院的办学母体燕山大学,设有11个博士后流动站,14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1个专业博士学位类别,30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17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64个本科专业,已形成以工学为主,文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艺术学、教育学等8个学科门类共同发展的学科格局;拥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国防特色学科和16个省级重点学科,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4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里仁学院根据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现设有5个系,41个专业,涉及工、管、经、文、法等多个学科门类,现有在校生4800余人。学院拥有一支德才兼备、学缘结构合理、专业素质良好的教师队伍,专业教学、实验及相关实习均由燕山大学完成,有效地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 学院秉承燕山大学的优良办学传统和先进办学理念,以“博学、厚德、求是”为校训,以培养综合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深化改革,强化实践,按照OBE理念,通过建立相适应的培养计划,构建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实施项目式教学、信息化教学建设改革等一系列措施,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专业特色初步显现,人才培养体现 “强化基础,重视应用”的特点。 学院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注重提高学生全面的综合素质,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优秀的实践能力。里仁学子在国际大学生健美操精英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亚洲大专英语辩论赛、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等系列科技、文化、体育活动中屡获殊荣;近五年,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共获国际级奖项22项、国家级奖项334项,省部级奖项469项,学生发表科技学术论文57篇,获批专利55项。学院“众创空间”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获批河北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园”;学院被授予“河北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河北省全民科学素质教育基地”“秦皇岛市青年创业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称号。 一流的办学条件,较高的办学水平,使学院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先后荣获“中国十大品牌独立学院”“全国先进独立学院”“中国最具影响力独立学院20强”“中国最具品牌价值独立学院”“中国最具品牌影响力独立学院”“全国大学生满意度50强高校”“河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公布的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中,燕山大学里仁学院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6位,华北地区第1位,荣膺中国六星级大学美誉,跻身中国顶尖独立学院行列。2021年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首次将“独立学院”纳入民办大学分类评价,在《2021校友会中国民办大学排名(含独立学院)》中,位居第13位。在高等教育评价机构软科发布的“2021软科中国独立学院排名”中,里仁学院位居全国第2位,表现出了稳定且良好的社会声誉。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 国家优质高职院校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优秀等级单位 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 四川省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试点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定向培养士官高校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定向培养士官高校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定向培养士官高校 国防教育特色高校 国家高等职业院校育人成效50强单位 国家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贡献50强单位 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1956年,是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公办高职院校,是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是中国西部第一所独立设置的邮电通信类高职院校。六十多年来,学校秉承优良办学传统,坚持“面向邮电,服务社会;立足西部,辐射全国”的办学定位,背靠行业优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着力提升办学活力,探索形成了“邮电高职四川模式”。坚持“服务驱动”理念,探索形成了“政府举办、企业主管、行业支持、共建共享”的办学模式;采取“一元双轨”的内部运行管理模式,“职前高职学历教育和职后员工培训”双轮驱动,以应用性项目研发为载体,实现师资能力、人才培养质量和自身造血能力的循环提升。经过持续努力,学校成为具有央企办学特色模式、服务数字经济特色专业、学历教育和培训并举特色品牌、军民融合特色学校,为建成社会广泛赞誉、师生倍感自豪的高水平特色高职学院,最终建成全国一流、国际有影响的特色高职学院打下坚实基础。 学校现位于成都市锦江区三环路内,紧邻成都东客站,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拥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6000余人。2019年,学校成功入围“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被认定为国家优质高职院校;2014年,学校以“优秀”等级通过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验收。目前,学校是全国邮电通信高职院校中唯一的国家示范(骨干)和双高计划建设院校,是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是四川省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四川省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高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火箭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定向培养士官试点高校。 办学定位准确,专业特色鲜明。学校立足邮电,围绕邮电通信与信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设有现代通信技术、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应用、数字媒体技术、金融科技应用、电子商务和大数据与会计等23个专业,其中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5个,四川省级重点建设专业4个,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优秀专业2个,建有一大批省级精品课程及在线开放课程。 校企融合发展,实践环境优越。学校拥有与通信运营企业同步的实验实训环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05亿元,生均使用的仪器设备值超过1.6万元。建有教育部认定通过的移动通信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以及通信工程设计、数字媒体创意与设计等生产性实训基地,建有“通信工程综合实训平台、移动通信综合实训平台、物联网与电子信息综合实训平台、信息技术及应用综合实训平台、财经商贸综合实训平台”5个综合实训平台。近年来新建了5G实训室、云计算实训室、智能车联融合创新实训平台、VR/AR校企协同创新中心、物联网工程实训室、动力环境集中监控实训室、财经商贸多专业实训室等70余个实训室,校外实习基地129个。 人才结构科学,师资力量强大。学校实施“三大工程”(“引智”工程、“提升”工程、“名师”工程)。建设高水平“三师”专业教学团队,即教师专兼结合、校企结合,教师不仅是教师、工程师,又是培训师。实施“引智”工程,建有四川省首批职业院校“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个、四川省首批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4个,聘有“长江学者”、行业专家、企业高管等一批领军人才,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达87%,有工信部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实施“提升”工程,建立校企人才交流合作平台,按照专兼结合、人才共享的原则,扩大外聘教师的数量,特别注重聘用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到校任教。实施“名师”工程,成立工作室,加强专业带头人培养,实施专业校企“双带头人”制度,打造了两结合的“三师”型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 学生综合发展,就业渠道广阔。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共性教育,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及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着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单位主要为部队、通信运营商及支撑服务企业、信息和软件技术服务业、现代商务服务业等产业链主导企业,就业质量高。 培训优势突出,服务能力显著。学校设有四川省、成都市两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以及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授权的四川省退役军人职业技能承训机构、成都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授权的成都市退役军人职业技能承训机构,与各高校合作授权成立北京邮电大学网络学院四川学习中心、重庆邮电大学四川函授站,建立了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自考助学点,面向邮电通信与信息企业员工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定、资格认证、学历提升等服务,为行业企业提供职前职后一体化人才与智力支撑服务。面向地方区域开展重点群体的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训,服务民生工程。学校安全教育中心开展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培训,以及安全生产各类咨询业务。 国际交流广泛,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开展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美国菲迪大学合作计算机网络技术(云计算方向)专业,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技能人才;先后与美国、新加坡、德国、英国、新西兰等发达国家的高等院校和国际教育培训机构开展短期培训,进行交流互访;与中兴公司合作共建国际ICT产业学院,联合一带一路国家的高等院校共同培养东南亚沿线国家本土化ICT技能人才;开展境外教师培训和学生访学,与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新西兰等国家的高等院校合作,实施了师生境外学历提升项目,学校国际合作工作取得了新突破。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