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介绍 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51年的江西省第五医士学校,1953年改名为上饶卫生学校,1958年在卫校的基础上创办上饶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959年更名为赣东北医学院,1978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江西医学院上饶分院。2013年设立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占地814.9亩,建筑面积29.2万平方米。学校仪器设备总值10200余万元;馆藏纸质图书68万册,电子图书120余万册,中外文期刊约580余种。建有先进的电子阅览室;建设了综合数据库,实现了书刊文献资源的自动化检索和管理;学校所有教室均配备了多媒体。 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目前有全日制大专在籍学生7808人。开设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中医学、护理、助产、药学、中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医学美容技术、药品生产技术、放射治疗技术、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康复技术、眼视光技术、医学生物技术、卫生信息管理等18个专业,其中:临床医学专业还开展了全科、影像、美容、病理等专业方向。临床医学专业为江西省高职高专25个获省财政专项经费支持的优势专业并入选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骨干专业;医学影像、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助产和医学检验技术4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与法国洛林大学经常性开展教学科研交流,并合作举办了医学生物技术专业。 学校与北京汉氏集团共建上饶(国际)干细胞再生医学产学研基地,并以此项目为开放办学的核心平台,引进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中心江西分中心落户我校。2018年3月西湖大学WBBC项目江西研究中心落户在江西医专,学校以此为契机建立了“泊月科学中心”,引进了西湖大学基础医学院郑厚峰教授团队;东南大学基因工程疫苗研究所所长孟继鸿教授团队;江西省人民医院骨科荣誉主任、博士生导师董谢平教授医学3D打印团队,完成了高层次人才工作室的建设,积极组织实施“环境与健康研究平台”、“分子生物学研究平台”、“医学3D打印创新研究中心”三大等校级公共科研平台。 学校目前有直属附属医院3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1家、三级综合性医院1家、三级眼科医院1家),非直属附属综合医院1所。在47家大中型企业和全国126所二级以上医院设有临床实习基地。与千千世界科技有限公司在海南省海口市复兴城共建“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生物信息产学研基地(海南)”、与江西恩群科技公司共建航空医疗救援研究中心、与江西省肿瘤医院合办放射治疗技术专业,与广州德典集团共建“德典全科医学班”、与浙江和康集团共建“和康班”,校院合作、校企合作已经实现规范化、深入化、常态化。 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员工960人(含附属医院),其中专任教师462人(博士14人,硕士239人,正高职称46人,副高职称131人)。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1人。有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15人,上饶市饶城英才7人,校级学科带头人21人,检验和英语两个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近几年,学校先后获得“全省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全省高校平安校园示范学校”“全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在全国职业院校影像技术技能大赛、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和检验技能大赛中均获得团体一等奖和个人一等奖、全国职业院校临床医学技能大赛和全国高等院校医疗美容技能大赛中分别获得团体二等奖、全国医学生解剖学绘图大赛获特等奖和一等奖、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获一等奖、全省高校辅导员技能竞赛连续两年获得一等奖、“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入选全国200强等优异成绩。 在近七十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已为社会培养了7万余名毕业生,他们当中一大批经继续深造已取得硕士、博士学位,更多的毕业生已成为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业务骨干及基层卫生单位领导。曾担任国家卫生部部长、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陈竺教授;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的领军者、法国医学科学院和技术科学院“两院”外籍院士韩忠朝教授更是我校众多毕业生中的佼佼者。 近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学校党政带领全体教职员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坚持依法治校,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按照建成应用型本科医学院校的发展目标,谱写学校新的历史篇章!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 福建水电人才摇篮 ● 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 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 ● 全国优质水利高等职业院校 ● 全国国防教育特色校 ● 全国水利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单位 ● 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 ● 福建省就业评估优秀高等职业院校 ● 福建省文明学校标兵(全省唯一) ● 福建省文明学校(连续十届) ● 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先进单位 ● 福建省级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示范建设院校 ● 福建省平安校园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院,是福建省唯一一所以水利、电力为主要专业特色,机电类、电子信息类、建筑类、轨道交通类和经济管理类专业协调发展的职业院校,被列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全国优质水利高等职业院校和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入选“福建省双高校计划”建设单位。     学校发源于1929年在莆田创建的“私立莆田职业中学”,1956年由福建省人民政府接办并迁址永安,更名为“福建水利学校”;1958年升格为大专,更名为“福建水利电力专科学校”;1960年升格为本科,更名为“福建水利电力学院”;1980年被确定为首批全国重点中专学校;2003年恢复为大专院校并更名为现名。在近百年的职业教育办学历史中,学校秉承“精求技能、崇尚文明”的校训精神,为国家培养了近20万名水利、电力等行业人才,在社会上享有“福建水电人才摇篮”的美誉。     学校现有永安校区、福州校区、黄历校区和厦门基地,校区占地总面积1741.89亩,设有水利工程学院、电力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交通工程学院和经济管理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和公共基础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校内外实训基地254个,其中校内实训场(室)95个,有中央、省级财政支持实训基地73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实施“数字校园”并已初步建成集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于一体的智慧校园。     学校专业分布合理,办学规模持续、稳定增长。开设有专业48个,涵盖水利、能源动力与材料、土木建筑、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九个专业大类。其中,建成国家级骨干专业4个、全国水利职业教育示范专业1个、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专业2个、省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5个、省级精品专业5个、省级示范专业8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4个,省级产教融合示范专业点3个,IEET工程及科技教育认证专业3个。建成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3门;主持、参与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的6门课程资源建设,主持5个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主持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8门建设,主持、参与教育部4个“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工作。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技术技能积累,建立了院、校、省、国家四级竞赛制度,在全国和省部级职业技能竞赛中成绩斐然并在数量与奖级上呈良好的上升趋势,累计获得978个省部级、全国行业级以上奖项,有348人次获得191个一等奖及以上奖项,其中胡蔓玲同学在世赛珠宝加工项目获得银牌,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并入选中国集训队。多年来,学校多措并举稳定就业,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就业创业政策支持,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高,被评为“福建省就业评估优秀高校”“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现有专兼职教师920人,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68.46%;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80%以上。有教育部行业指导委员会成员4人,省级行业指导委员会成员8人,福建省先进工作者1人,福建省优秀教师7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全国水利职教名师4人,全国水利职教新星4人,教育厅省级专业带头人16人,水利职业院校优秀德育工作者3人,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1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省级技术能手1人、行业技术能手2人。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省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支,省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3支,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7支,校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名师工作室6个。     学校建有院士专家工作站暨清华大学海西水利综合实践基地(全国院士专家示范工作站,福建省院士专家示范站)、数字流域福建省高等学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福建省高职院校智慧水利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福建省高职院校动力电池材料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优秀水利科普教育基地等各级各类产学研技术服务平台20个。全校教职工在CN以上期刊上公开发表的论文1699篇,其中SSCI(1区)论文3篇,SCI国际权威论文24篇。编写并正式出版高职高专教材267部,其中主编140部,获评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5部,获得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9项。福建水利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水利部水利先进实用推广技术1项;2008年以来学校教职工获批市厅级以上各类课题413项(其中教育部课题3项,水利部课题5项,中华职教社课题3项、全国电力行业指导委员会课题3项,水利职业教育研究课题2项;2015年以来学校承接横向课题190余项;授权国家专利323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欧洲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233项。     学校拥有福建省水电培训中心、福建水院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等多个对外技术服务平台,为社会提供水利、电力、水土保持等技术服务与咨询是福建省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项目培养基地、省级职教师资培训培养基地、福建省补贴性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福建省退役军人教育培训机构和福建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园地,与水利部建设管理与质量安全中心、全省各地市水利局、供电局、电力公司等政府部门或企业合作,开展“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核”等高技能、新技术培训考核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     学校广泛开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大力推进办学资源整合、专业结构调整、课程体系改革、实习实训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对外合作与交流格局。学校先后与台湾建国科技大学、万能科技大学、健行科技大学等开展校企联合人才培养项目,积极开展闽台教育等对外交流与合作;成立“经世国际学院”,探索国际留学生联合培养项目。成立安博榕软件、大拇哥、储能材料技术、伟海电力、(路航)轨道交通和大数据人工智能6个产业学院;立足水利、电力专业优势,构建“专业+语言+国别”的产能输出模式,紧跟国家“一带一路”水电走出去战略,成立“一带一路”中马电力专业技能培训项目基地和中马建筑职教发展中心。与中水十六局开办“闽江国际班”、与中国电建开办“金砖班”;与福建水投集团、福建恒安集团、中国重汽、建新集团等合作开展“二元制”办学,与国网福州、泉州供电公司、闽东电力公司、厦门轨道交通、福州地铁集团、厦门三安集团、宁德新能源等大中型企业广泛开展合作办学。     经过九十多年的积淀,学校形成“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特色校园文化,具有鲜明的行业办学特色,有效推动了学校各项事业稳步发展。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水利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水利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全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先进单位、全国国防教育特色校、福建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福建省文明学校(连续十届)、福建省首届文明学校标兵(全省唯一)、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福建省就业评估优秀高等职业院校、省级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示范建设院校、福建省水利工作先进集体、福建省水利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福建省平安校园等荣誉。     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春华秋实岁月流金。经过几代水院人的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发展之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面向未来,将继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省委省政府、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亲产业、创特色、促内涵”的发展思路,以创建国家级“双高校”和“职业本科”为抓手,聚焦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奋力朝着“国内领先、省内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院校目标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介绍 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坐落在拥有“世界恐龙之乡、东方人类故乡、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3张世界级名片的滇中腹地——楚雄。学校的前身是上海市卫生学校。1970年,为建设边疆,改变边疆人民缺医少药的面貌,上海市卫生学校整体搬迁云南楚雄,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建起了卫生学校,从此开启了云南省楚雄卫生学校光辉的历史,开启了边疆民族地区卫生教育的新征程。在省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教育厅的关心支持下,经国家教育部批准,2006年云南省楚雄卫生学校升格为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国标代码14013),是云南省特色骨干专科学校。 7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遵循“重质量,创品牌,突特色,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的办学理念,秉承“砺志笃行,大医精诚”的校训,弘扬“远志勤业,厚德济世”的校风,坚持“博学善导,敬业求真”的教风,倡导“虚心好学,善思勤勉”的学风,以“立足云南、面向周边、辐射西南,打造省内同类一流、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医药类高等院校”为发展目标,培养理论基础扎实、操作技术熟练、应用能力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技能型医药卫生人才。 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办学历史长、专业齐全、办学水平高的医药专科学校。学校由当初面向全省招生发展到现在面向2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为云南省成人教育、培训医疗卫生人才5万余人,全日制中专、专科学历教育4万余人,学校长期负责昆明市、楚雄州、大理州、玉溪市、普洱市、怒江州等地区的乡村医生、社区医生、民族医药人才培训工作。2个专业获省级特色专业,3个专业获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7个专业获省级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建设项目,形成了医学、医学检验、药学、护理、健康促进、公共卫生等6大专业群,建立起结构合理、骨干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 学校占地463.57亩,校舍建筑面积18.36万平方米,建有校内实验实训室141个,校外实习教学基地161个(直属附属医院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2所,教学医院4所),图书馆藏书60余万册(电子图书40万册),教学实验设备总值14461万元(含正在采购的德促项目设备1400万欧元);有在职教职工385人,外聘兼职教师400余人(含医教协同教师)。学校设有8个系部、2个研究所(药物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32个专业,面向全国20个省区市招生。截止目前,有全日制学生10755人,成人教育在籍学员5100人。 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模范职工之家、公共机构节能减排示范单位、示范职工书屋、无偿献血促进特别奖”及省级“文明单位、文明学校、创建平安校园示范校、廉政文化进校园示范校、教书育人示范岗”等殊荣。2018年荣获云南省首届“文明校园”称号,2021年,荣获云南省第二届“文明校园”称号。2010年10月通过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6年7月通过省教育厅高等职业院校特色评估,2018年获云南省教学管理十五强。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弘扬西迁精神,一路追梦前行。在新征程上,学校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立足新阶段、贯彻新理念、服务新格局,锚定升本目标,全力深化改革创新,全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以学校特色发展促进学生技术技能培养为目标,以“内涵发展、提高质量”为主线,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积极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事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服务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弘扬彝族医药文化的重要窗口”创建工作,全面实施“人才、质量、特色”三大发展战略,积极向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医药本科院校迈进,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学校网址:www.cxmtc.net。 联系电话:0878-3875473(含传真)。 招生咨询电话:0878-3875439(含传真)、3875546。 学校地址:云南省楚雄市高新区东盛西路(邮编675005)。 电子邮箱:cxyz439@126.com。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1973年,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单位、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湖南省楚怡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A档)建设单位、湖南省卓越高等职业院校、军队定向培养军士定点高校,主要承担为军队培养定向军士,为军队装备保障和地方航空产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 学院现有跳马、圭塘两个校区,占地面积800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82.66万余册。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航空机电设备维修、航空电子设备维修、航空机械制造、航空服务与管理、基础教育、军士教育管理学院、体育工作(教学)部等8个教学院部,开设有飞行器维修技术、飞行器制造技术、飞机电子设备维修、空中乘务等22个专业。荣获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有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1个、骨干专业4个、职业教育示范专业点3个、教学资源库3个、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4门,立项“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12部,省级一流特色专业群、“楚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楚怡”文化传承基地、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名师空间课堂等建设项目70余项。建有集爱国主义教育、全民国防教育、航空科普教育、体育科普教育于一体的湖南航空馆。 学院坚持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设有全国首个航空职业教育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航空工程职业教育集团)、全国航空装备制造与维修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职业院校牵头单位)、全国航空工业飞行器维修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航空工业航空文化育人专门指导委员会,湖南省航空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湖南省飞机维修工程、导弹维修工程、军用飞机维修与服务保障工程、通用航空器工程等4个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湖南省高职院校“双一流”建设研究基地、湖南省“十四五”教育科学研究重点培育基地,航空修理系统教育培训中心、从业人员资格考核认证中心,航空装备修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等产学研机构。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有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全国“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2个,全国优秀教师1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学名师1人,大国工匠1人,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个人奖1人,国家级、省级技术能手21人、技能大师13人,客座教授39人,企业技术骨干及能工巧匠等兼职教师210人;有省“徐特立教育奖”1人、省教书育人楷模1人,省芙蓉学者5人、省芙蓉教学名师3人、省楚怡教学名师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12人,国内访问学者45人,省青年骨干教师35人,空军专家库专家2人,航空装备修理系统首席技术专家2人;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8个、省级名师工作室5个,省“楚怡”工坊2个,省职业教育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1个,省直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2个;“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0.19%。 近年来,学院坚持“政治建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的办学方针,持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办学治校、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全过程,打造了军队和航空特色品牌。学院先后获得“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航空装备修理系统先进单位”“航空装备修理系统先进党委”“湖南省文明标兵单位”“湖南省文明标兵校园”“湖南省党建示范高校”、“湖南省高校基层党建示范点”、湖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湖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集体”等百余项省部级以上荣誉。2023年,学院荣登全国高职院校发展智库5个百强榜单。 雄鹰高飞,逐梦蓝天!面向未来,长沙航院坚持以高水平党建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始终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校训,强化“进德修业、航空报国”核心价值理念,不忘初心,勇毅前行,大力推进中国特色、世界知名的一流航空高职学院建设,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南昌职业大学
学校介绍 一、学校概述 南昌职业大学创办于1993年,是2018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一所全日制国家统招本科高校,是全国首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也是江西唯一一所综合性职业本科高校和经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授牌的产教融合职业本科课程改革实验学校。 学校坐落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历史文化古城——南昌市,占地1657.84亩,在校生17681人,馆藏纸质图书135.17万册,电子图书120万册,教学仪器设备先进,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8068万元。 学校教学生活设施配套完善,校园环境优美宜人,校园文化活动多元,同时还不断发挥信息化融合优势,设置了“互联网+校园”智能管理系统,实现了5G时代下的智慧校园建设。 二、师资力量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按照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要求,建立起了以学科带头人、“双师型”教师为主导。学校现有专任教师近99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331人(正高115人);具有研究生学位的724人;“双师型”教师470人。 三、办学特色 专业建设特色鲜明——学校秉持“工商结合”的办学传统,依据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新态势,瞄准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互联网+”等新业态,组建了工商管理、机械制造、信息技术与艺术文化等专业群。通过多年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结合、工作与学习结合的教学模式,为集约化培养技能型人才提供了依托。 人才培养特色显著--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实行“课堂与实训室、课程与岗位、能力与证书”的“三对接”;坚持由“双师型”教师担任核心课程教学任务,运用案例式、任务引导式、项目驱动式等一系列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法,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与能力。同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通过重走红军长征路等各种形式,向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形成了传承力、引导力、凝聚力、亲和力、熏陶力、保障力六力合一的育人模式 创新创业特色多元——学校不断优化校园创新创业环境,建有“创客学园”开展不同形式的“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技能。学校每年举行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为创业团队提供项目论证、创业培训、创业模拟实训、技能培训等“一站式”服务,形成了“孵化促创业、创业带就业、就业促发展”的良性循环。“集约培养、校企合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搭建起了校内外两大实践教学集约化服务平台,为校企共育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外,学校还推进落实“1+X”证书制度,学生双证率达到98%。 四、校企合作 学校深入贯彻国家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校企合作实践过程中,与京东、华为、中兴、千锋等国内200多家知名企业共同创办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实现了校企共育人才:兴建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智能制造等8个专业实验实训室;实现了校企共建专业:与京东共建电子商务和物流专业,与华为共建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物联网技术专业,与中兴共建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等。 学校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属性,以校企合作为抓手,寻求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新模式,在探索产教融合办学模式的新路上,打造“云就业”平台,拓展就业“新空间”,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同时,每年为在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1万余个,达到了毕业生就业率逾九成,成为经江西省教育厅评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等级学校。 五、赣台交流 学校长期开展的赣台青年学生交流已经形成特色,多次圆满承办国台办交办的项目,连续举办了八届的“海峡两岸(南昌)青年学生夏令营”,为两岸青年学生搭建起了相互交流的桥梁,被省台办授予“赣台青年学生交流基地”,被省台湾台胞联谊会授予“江西赣台青年创业学园”,经省台办批准成立了南昌职业大学台湾事务服务中心。 六、学校荣誉 学校依法规范办学,校园文化高雅,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声誉良好,先后荣获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省综治工作(平安建设)先进单位、江西省普通高校招生计划管理先进单位、江西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等级院校、江西省人民满意十大品牌高职院校、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测评A等、全省民办高校年检“优秀”学校、省本级社会组织5A级单位、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等荣誉称号。 七、未来发展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职扩招计划的实施,学校已进入国家首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改革与发展的快车道。面向未来,南昌职业大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的要求继续秉持“开放办学、职业引领、德技并修、学做合一”的办学模式,培养更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学校介绍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是由教育部批准,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是全国首批15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院校之一。学校坐落于山东省会济南市,拥有主校区(章丘)、北校区(商河)两个校区,在校生2.3万余人,校舍建筑面积近74万平方米,下设智能制造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交通学院、商学院、数字财金学院、现代艺术学院、医学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基础教学部。 学校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新工科、融合性、职业型”办学定位,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路径,走出了一条“凸显工科特色、注重内涵建设”的职业技术大学发展之路。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全国百强职校”“全国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单位”“山东省5A社会组织”等称号。校长吴梦军教授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奖”、教育部“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山东省政协系统首届“最美政协人”等称号。根据中国大学排行榜官网(CNUR)发布的2023年ABC中国职业本科大学排名,学校位列全国第13名,其中在全国民办职业本科大学中位列第3名。 专业建设:服务国家战略 助力制造强国建设 学校围绕制造强国和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等重大战略,聚焦山东“十强”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瞄准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主动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智能建造、新能源等支柱产业,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布局,先后开设了26个本科专业、49个专科专业,打造了新基建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技术、新型建筑工业化等4大新工科专业群和数字财商服务新商科专业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2.65亿余元。现已建成省级品牌专业群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级企校共建工科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先后获省级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思政示范课程等30余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获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14项,其中省级特等奖3项、一等奖5项;2022年,立项省级教改项目8个,其中重点项目6项;2023年,立项省级教改项目6个,其中重点项目5项,重点项目数量连续两年居全省职业院校首位。 师资队伍:坚持一流导向 构建发展第一资源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建设了一支“结构合理、梯度科学、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的高水平教师队伍。目前,学校专任教师达1300余人,其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823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573人,具有三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或近五年累计不低于6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经历的双师型教师756人。多渠道多形式聘请高层次人才,先后培育及引进博士100余人。本科专业全部由省级教学名师担任专业带头人。先后建成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支、省级教育教学创新团队7支、省级教学团队5支,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30余人获省级教学名师、省级青年技能名师、首席技师等称号,成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产教融合:聚焦人才培养 打造技能服务高地 学校积极打造产教融合生态平台,对标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标准,努力扩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性和互融度,与行业知名企业和头部企业开展合作,撬动企业投入资金7000余万元,先后共建了鼎利通讯学院、华为ICT学院、甲骨文云学院、歌尔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开创智能金融学院、山东高速路桥产业学院、京东数字商务学院等产业学院,与中国重汽、海尔、海信等300余家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校企共同开发课程40余门、共同开发教材30余本、联合授课50余门,企业先后派遣400余名高级工程师来校兼职上课,课时数达上万学时,校企合作实现了由浅层次的“实习就业”到深度合作、协同育人转变。两个项目入选省教育厅首批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名单;2023年,学校牵头成立了济南市数字电商与现代服务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市域产教联合体,赋能区域产业创新发展。 科学研究:厚植科研底色 激发科创卓越动能 学校加强科研平台和科研团队建设,现已建成10余个省级平台或技术研发中心。依托4大新工科专业群,累计投入7000余万元,建成新型建筑工业化、新能源汽车制造与服务、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时空物联云应用”等4个山东省高等学校新技术研发中心,为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80余项,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启动实施“大学生科研攻关专项计划”,划拨200万专项经费,设立100个学生科研项目,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五年来先后获国家、省市教学与科研立项30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在内的授权专利180余项、软件著作权100余项;横向科研到账经费近3年年均1000万元以上。根据《高职发展智库》公布的国家级科研项目统计排名情况,2023年全国共有38所高职院校获59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学校与其他高校并列全国第六名。 招生就业:深化能力本位 助力学子梦想起航 推行招生、培养与就业工作三位一体有效对接,主动调整招生计划和专业,近三年撤销专业11个,本科专业连续四年均一次性录满,录取分数逐年提高。实施就业质量提升工程,校长、书记带队开展访企拓岗,出台高质量就业奖励办法,设专项奖励经费,大力实施“订单培养”,开设了青岛海信、柳州五菱、甲骨文、百度等十几个订单班;联合50余家企业在校内设立企业奖学金,覆盖学生总数20%以上,资助金额近500万元;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96%以上,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首批职业本科毕业生中有143名考取研究生,49名考取国家公务员,研究生考试国家线通过率达13.4%,增强了办学吸引力和社会美誉度。 党的建设:党建引领发展 凝心聚力谱新篇 校党委聚焦党建引领,重视党建和业务工作同频共振,系统推进职业本科建设,着力打造了“1+3+N”党建工作体系,“1”即聚焦“建设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一个目标;“3”即推进“思想铸魂育人、师德强基固本、党组织标准化”三大工程;“N”即以党建结对为抓手,与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交通学院等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N个方面深度合作,提高办学质量。先后荣获“山东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3个;马院思政党支部获批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学校办学事迹、育人成效、职业本科探索经验等先后被央视新闻、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大众日报》《联合日报》《山东教育报》等主流媒体报道。 学校根植于齐鲁文化沃土,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奋力开创职业本科建设新局面,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贡献职教力量。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坐落在嘉陵江中游的川东北中心城市、千年绸都——南充市。南充是共和国开国元帅朱德和首任国家副主席张澜的故里,是四川省第二人口大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清洁能源示范城市、高等教育强市之一,是三国文化和春节文化的发祥地,三国文化、丝绸文化、红色文化和嘉陵江文化在这里交融生辉,川北大木偶、川北灯戏、川北剪纸、川北皮影饮誉中外。 学院先后获得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四川省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四川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四川省“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四川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校、四川省文明单位、四川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单位、全省高校卫生工作优秀学校等荣誉。学院面向全国招生,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主,保留部分中职教育,积极开展继续教育、社会培训等社会服务,现有全日制各类在校生15881人。学院附设初级中学和幼儿园各1所。 专业门类齐全 学院现设有财经系、电子信息工程系、机电工程系、教师教育系、农业科学技术系、汽车工程与交通运输系、土木与建筑工程系、外语系、艺术系9个教学系57个普通专科专业,其中学前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为教育部和财政部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 会计为省级重点专业,畜牧兽医、学前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工程造价为省级示范性专业,畜牧兽医、学前教育、英语教育、建筑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会计电算化、印刷技术、通信技术为学院八大重点专业。 师资力量雄厚 学院现有在岗教职员工716人,校内专任教师655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师145人,“双师素质”教师284人,硕士267人,博士6人。另有校外教师173人,聘有十余名国内外著名教授、专家为客座教授。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四川省劳动模范,四川省、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获省(部)级表彰的优秀教师、省市“三•八”红旗手、市“十大杰出青年”、市师德标兵、市科技顾问团成员。2020年成功申报四川省首批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四川省省级名师工作室1个。 科研成果丰硕 建有南充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南充市农业产业技术学院等市级研究院2个;动物疫病防控与检测、工业机器人、果实品质控制与深加工技术市级重点实验室3个,乡村振兴发展研究中心等南充市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会计文化市级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个,建有现代农业发展研究中心、汽车汽配发展研究中心、现代物流发展研究中心、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院级科研机构4个,建有现代畜牧业研究所等系级科研机构12个;建有省级科研创新团队1个、学院科研创新团队10个。建院以来,学院教师发表论文40000余篇(其中SCI、EI、中文核心等高级别学术论文5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新品种等知识产权300余项;编写教材400余部(其中国家规划教材3部),出版学术专著43部,知识产权授权215项;市级及以上立项科研课题677项(教育部社科司1项、省科技厅2项),校企合作科研项目262项;获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92项,其中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奖4项、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3项。成功申报25项“1+X”证书制度。 办学条件优良 学院占地1403.4亩,现有建筑面积33.3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额4.47亿元,教学仪器设备先进,设备总值1.41亿元,拥有教学用微机4000余台、馆藏图书94.14万册,有电子图书43.33万册,中国知网等电子资源。校外有计算机应用技术、数控技术、畜牧兽医、园林技术、印刷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实习实训基地157个,另建有校内实践基地67个,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是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践基地。学院全面建成四川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取得标志性成果268项。四川省“三全育人”成功试点,成为全省23所入选高校中唯一一所市属公办高职院校。学院还是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四川省优质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四川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四川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川东北科技培训中心、南充市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南充市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培训单位、南充市进城务工青年培训基地、南充市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中国智能制造教育联盟、中国机电协会智能制造产业分会秘书长单位。学院现设有国家、省、学院三级奖助学金。香港利奥集团、香港镇泰集团、上海协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迪信通商贸有限公司、大北农集团等企业在我院设立了“奖助学金及奖助基金”。健全了贫困学生扶助机制和优秀学生激励机制,为家庭经济困难和品学兼优的学生拓宽了求学就业的绿色通道。 办学特色鲜明 学院秉持“教学立校、服务兴校、科研强校、特色名校”的办学理念,不断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06年经四川省政府批准,学院与香港利奥纸品印刷集团实行股份制合作办学,开创了公办高职院校校企股份制合作办学的成功范例,创新了学院的办学体制,形成了校企紧密合作的长效机制。在校企股份制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引领下,学院相继组建了南充职业教育集团和南充职业教育联盟,成立了利奥学院、空间信息产业学院、德克特互联网学院、拓格机器人学院、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学院、新能源汽车学院等多个校企双主体二级学院。目前,与学院合作的企业已达260余家,深度合作的企业20余家,实现了校企合作专业全覆盖。学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彰显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和产业特征,为学院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就业安置可靠 学院十分重视毕业生的就业推荐工作。学院与香港利奥集团、香港镇泰集团、京东物流、广东坚朗五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吉利四川商务汽车、大北农集团、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好利来工贸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以及各地人才市场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四川空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大北农集团等企业开设了多个冠名班,构建了广泛的就业网络,为毕业生施展才智提供了广阔舞台。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是1993年由同济大学退休教师协会举办、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01年纳入全国普通高等教育统一招生计划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目前在校生7000余人。 学校源于同济、校长来自同济、师资主引同济、办学依托同济,教学管理秉承同济大学严谨求实的优良传统。首任董事长为土木工程领域著名专家、两院院士、同济大学原校长李国豪;第二任董事长为上海市原副市长夏克强;现任董事长为同济大学原党委书记周家伦。 2019年我校被教育部认定为 “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是入选的200所国家优质校中唯一的一所民办高校。 学校被评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上海市特色高等职业院校”、“上海市5A级社会组织”、“上海市教育系统人事人才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五届被评为“上海市文明校园”,入选上海市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市级示范校,案例入选教育部职成教司100个“三全育人”典型案例。人居环境与建筑设计学院教工党支部被上海市委组织部命名为上海市“党支部建设示范点”、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设计创意学院直属党支部入选“上海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宝山校区坐落在宝山区水产路,校区毗邻地铁一号线宝安公路站,公共交通抵达便捷。杨浦校区坐落在杨浦区武东路,位于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之间,有浓郁的文化学习氛围。 坚持公益性非营利办学 学校秉承“立德树人、强技乐业”的办学理念,与政府、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形成联动机制,与同济大学、瑞金医院、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众汽车集团等知名企事业单位共建育人,在教育教学中坚持“专业建设是立校之本,质量提升是强校之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坚持高职教育办学定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坚持职业特色办学 学校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以数字技术、土木建筑类专业为特色,紧密结合新技术发展、产业升级的需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重点建设土木建筑、财经、汽车、计算机、艺术设计、交通运输、护理、学前教育等专业,其中建筑设计、助产、工程造价三个专业为国家级骨干专业。学校设有人居环境与建筑设计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护理学院、设计创意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基础部,实行校院两级管理。 坚持高水平办学 学校坚持高水平办学,有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上海市一流专业2个、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双师基地”1个、协同创新中心2个、上海市示范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技能大师工作室”7个、上海市高水平高职专业群2个,景观设计、外贸单证实务、建筑设计基础—建筑初步等15门课程为上海高校市级精品课程(含4门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有11个市级教学团队(含5个教师教学创新团队)、3位市级教学名师,14名晨光学者,获得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6项,上海市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3个、上海高职教育质量决策咨询服务平台建设项目1个,拥有“高本贯通”试点专业2个,“中高贯通”试点专业7个,教育部认定项目10个,目前我校为教育部“1+X”项目试点院校,试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项目20个。 坚持国际化办学 学校与美国、英国、新西兰、日本、韩国、德国、泰国、捷克等国家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引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课程资源,每年都会输送大批师生赴境外学习交流,培养师生成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介绍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创建于1953年,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出版印刷类学校,被誉为中国出版印刷专业教育的摇篮,国家新闻出版署(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特色学校。2008年,学校在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2010年,学校被列为国家100所骨干建设高职院校单位之一,2015年通过教育部和财政部两部委验收并获得“优秀”等级。学校是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单位;是上海市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首批试点单位;上海市第一批依法治校示范校单位。2017年,学校1名教师入选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申办形象大使,学校助力上海获得2021年世界技能大赛举办权。2018年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并获得教育部“传统技艺传承示范基地”称号。2022年,“分类评价”工作在上海“应用技能型院校”中再次以显著优势排名第一,社会行业影响力显著提升。 近70年来为我国的出版印刷传媒业培养了7万多名高层次技术骨干和行业高级管理人才。学生连续五届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并分别在2013年、2015年和2022年荣获第42届、第43届和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印刷媒体技术项目铜牌、银牌和金牌;在2017年和2018年连续两届美国印刷大奖中,学校师生勇夺其中15项最高奖项——班尼金奖(Benny Award)。中国印刷传媒高技能人才正陆续从学校走向世界。学校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确定为第43、44、45、46届世界技能大赛印刷媒体技术项目中国集训基地,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3D数字游戏艺术项目中国(牵头)集训基地,移动应用开发项目中国(其他)集训基地,被授予“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学校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确定为“国家印刷出版人才培养基地”,连续六次被授予“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2018年3月,世界技能组织主席西蒙·巴特利受聘学校名誉教授,建立了“西蒙·巴特利中国技能研究工作室”。 学校以培养服务上海和全国出版印刷传媒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秉承“立足上海、依托行业、发展特色、走向世界”的办学理念,以“工文艺融汇、编印发贯通、教学做互动、产学研结合”为办学特色,致力于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技能型高等院校,使学校成为国家出版印刷传媒人才培养基地、上海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基地、国际先进传媒技术推广基地。 学校秉持“崇德弘文笃行致远”校训,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国际化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吸收借鉴国际化的教育思路、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教育内容及灵活的育人形式,形成了工、文、艺相互渗透且有鲜明特色的“印刷工程与包装设计”、“出版传播与文化管理”、“艺术设计与影视动漫”等专业群。学校现设有印刷包装工程系、出版与传播系、信息与智能工程系、艺术设计系、文化管理系、影视艺术系、动漫与电竞系、外语系、基础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现代传媒技术与艺术学院和继续教育部等教学部门。 学校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工文艺融合,注重学生专业技术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依托行业产业,构建由课程实验、生产实训、顶岗实习实践教学体系。学校建有一流的实验、实训设施,专业设备种类齐全,实验实训项目丰富。由学校为牵头单位建设的“柔版印刷绿色制版与标准化实验室”获批为首批新闻出版业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中的“专业领域实验室”,这是学校获批立项建设的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学校高度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芬兰、瑞典、爱沙尼亚、日本、新加坡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跨国公司、行业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与交流关系,其中不乏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大学、芬兰奥卢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印刷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德国海德堡印刷机械有限公司、日本小森公司等国际知名单位。学校与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学院合作举办的印刷图文信息处理(专科)合作办学项目被评为第二届上海市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表彰项目。学校顺利完成印刷媒体技术专业ACCGC认证现场评估工作。国际化办学成为学校的品牌。 学校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协助孟加拉国家印刷工业协会筹建印刷职业学院。与香港印刷科技研究中心、上海市印刷行业协会合作建立“Idealliance-China G7 培训基地”,大力开展境外技术技能培训。编写的《出版印刷人才培养教材》作为培训教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印刷员工开展印刷技能培训,推进了国际出版印刷服务合作、促进了出版印刷业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与交流。 目前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近6000人。学校培养的学生一直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一直在99%以上,专升本率保持在15%以上。 学校坚持“观念兴校、特色立校、人才强校”,夯实“三位一体”的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成果,坚持校企合作多员参与的办学方向,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为具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中国出版印刷传媒领域高等职业教育龙头院校,致力于为我国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人文素养、艺术眼光、创新意识的印刷出版传媒类高端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国家、上海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发展。 Founded in 1953, Shanghai Publishing and Printing College (SPPC) was the first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linked to the publishing and printing industry in China. Co-sponsored by the former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Press and Publication and Shanghai Municipality, it is the cradle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 this field. In 2008, SPPC was rated as excellent by the Ministryof Education in evalu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n 2010, it was listed as one of the 100 key construction unit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China. In 2015, it passed the inspection of the Ministryof Education and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and obtained the Excellent level. In 2017, a teacher of SPPC was selected as the image ambassador for the 46th World Skills Competition, and the college also helped Shanghai win the right to host the World Skills Competition in 2021. Over the past 70 years, SPPC has trained more than 70,000 high-level technical talentsand senior management personnel for China's publishing and printing industry. Asrepresentatives of China, some students in SPPC attend the World Skills Competition for three years, and won the bronze and silver medals in the Print Media Technology Projects of the 42nd and 43rd World Skills Competitions, in 2013 and 2015 respectively. In the two consecutive American Printing Awards in 2017 and 2018, teachers and students from SPPC won 15 of the highest awards -- the Benny Award. As high-skilled talents in China's print media are gradually moving from SPPC to the world, the college was identified by the 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Security as the China Training Base for the 43rd, 44th and 45th Print Media Technology Project in World Skills Competition, and wasawarded the “National Skilled Talent Training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Award”. SPPC has also been identified as the National Training Base fo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介绍 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2013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由原常德师范和桃源师范学校合并升格而成,原桃源师范由著名民主革命家宋教仁于1912年倡导创立,原常德师范始创于1947年。 学校位于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的重要城市之一常德市。史称“川黔咽喉、云贵门户”的常德,古称武陵,是一座拥有二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湘西北铁路枢纽城市,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首届魅力城市、国际湿地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华诗词之市等称号。 学校是国家教委表彰的全国先进师范、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幼教舞蹈素质与能力培训项目优秀培训基地、省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基地、省教育科学学前教育研究基地、省级文明单位。学校和日本琵琶湖学院大学、韩国启明大学是友好学校。百年来,学校为社会输送各类人才10多万名,作家丁玲、诗人未央、教育家王一知、原副省长李友志等都是校友中的杰出代表。 学校位于常德市职教大学城,占地549亩,新校区规划占地271亩,建筑面积19万多平方米,新校区规划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设备仪器总值1.5亿元,馆藏图书113万余册,建有专业实验实训室及专业教室共93间,教学琴房367间,多媒体、语音、科学等教学设施一应俱全。现已形成以教育学为主,文学、艺术学共同发展的学科体系。目前,开设有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早期教育、体育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小学科学教育、小学数学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小学语文教育、小学英语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舞蹈教育、表演艺术、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旅游管理等21个大专层次专业,学前教育和艺术教育两个专业群立项为湖南省职业院校“双高”项目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A档。学校面向14省市招生,高招录取分数线一直位居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前列。有全日制在校生9000多人,有教工627名,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130人、博士及在读博士20人、硕士309人,“双师型”教师245人。 百年师范,万世师表。学校以培养专科层次的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训常德市在职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为己任,以立足湘西北、面向全省、辐射全国的办学思路,力争建成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