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热门公司
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始建于1999年,是经教育部批准、具有独立颁发高等教育学历证书资格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 学校连续六年年检优秀,是河北省“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是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教育部指定的京津冀“结对子”院校;具有国家级骨干专业;获多项国家级、省级教学能力大赛奖,多项河北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多项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奖、“挑战杯”特等奖,设立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室,获“李保国志愿服务省级先锋队”。两次获批河北“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项目,两轮“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通过验收,承担了河北“省域高水平高职学校”“三全育人”典型学校等37项“提质培优”建设项目;是河北省社会实践先进单位、河北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园、河北省大学生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现有卧龙、学府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200亩,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及行政用房面积2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800万元;图书馆纸质藏书90万册;教学仪器设备先进,建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500个。校园5G网络全覆盖,教学生活设施配套完善,校园环境优美。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立足河北,服务京津冀,面向中小微,对接现代商贸服务产业链和现代工业产业链,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国家战略、支撑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 学校设有会计与金融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传媒学院、护理与健康学院、学前教育与艺术教育学院、人居环境学院、交通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与人文教育学院等二级学院。 学校紧密对接河北省十二大新兴产业和十大重点产业,现有招生专业62个,涵盖财经商贸类、装备制造类、交通运输类、电子信息类等12个专业大类,形成了商贸流通、财务会计、文化旅游、电子信息技术、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土木工程6大专业集群。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是国家级骨干专业;大数据与会计、工商企业管理、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是国家现代学徒制专业;智能财税、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Web前端开发、幼儿照护、母婴护理、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等专业是国家1+X证书制度试点;物流管理专业群教学资源库是省级教学资源库,《经济学基础》是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创新创业专业课程群是省级职业教育课程群。 学校建有一支师德高尚、作风严谨、业务精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1200人,现代物流管理、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创新团队是省级教学创新团队;获多项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多名教师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三三三人才”“省级教学名师”“省级模范教师”“省级优秀教师”“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等称号。 学校根据职业教育定位,着力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拥有大数据实训中心、区块链实训中心、融媒体等建设起点高、省内一流的实习实训基地。共建“财经-新道产业学院”“财经-唐讯ICT产业学院”“财经-雲安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智慧康养产业学院”4个产业学院,共建专业、共育人才。 学校形成了“三全育人”学生工作特色。学生获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奖120项,专接本比例达20%,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专业对口率达80%,毕业生质量得到用人单位高度认可。麦可思报告显示,毕业生对就业现状满意度、教学满意度、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学校整体满意度等指标,均高于全国“双高”院校平均水平。 学校将继续坚持内涵建设,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到2025年,力争建设成为河北省内一流的高水平职业院校,在服务国家和河北省战略、服务京津冀区域经济转型发展中,发挥越来重要的作用。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是教育部批准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位于牡丹江市西安区温春镇。学校始建于1958年,前身是东北农学院牡丹江分院,本科建制。1962年转设为中专,2002年升格为专科院校,2019年8月由隶属于省农业农村厅转隶省教育厅。学院占地126.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4.03亿元,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45个、实训室149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3亿元,图书馆藏书71.5万册。47个高职专业面向23个省招生,全日制普通专科在校学生7885人,扩招学生4316人。 学院始终坚持“立足乡村办学、倾心于农业职业教育、零距离服务‘三农’”的办学宗旨,与周边农业市(县)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逐步积淀形成了“学校在农村、课堂在田间、教研在基地、成果进农家”的办学特色。2007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2008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立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2017年获批黑龙江省高水平高职院校立项、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2019年获批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学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国家“双高计划”)A档专业群立项单位。2008年以来,学院综合办学实力和影响力始终处于全国1400多所高职院校第一方队,先后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省政府粮食生产贡献奖、省级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先进集体、省级服务“三农”先进集体、省级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先进集体等荣誉,在引领职业教育改革、支撑农业产业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拥有一流的教学团队。现有教职工515人,专任教师373人,博士学位11人、硕士学位227人,正高级职称35人、副高级职称81人,双师型教师303人,兼职教师327人。拥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1个、省级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团队1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万人计划”名师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人,省级名师10人。省级优秀教师、教学能手、思政名师7人。近年来,学院教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3项,国家级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和信息化能力大赛一等奖2项。 涉农专业群建设水平全国领先。紧密对接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产业链,建设了现代农业、现代畜牧、绿色食品、农业经济贸易、农业信息化五大涉农专业群,拥有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6个(含国家专业示范点1个)、国家级骨干专业4个、国家级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拥有省级重点建设专业8个、省级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卓越农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中高职衔接贯通试点专业27个、省级专本衔接贯通培养试点专业3个。主持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参与建设9个,率先研发职业教育国家标准10项,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程及在线开放课程7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3门,被确定为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示范高校”。 打造了高水平产教融合平台。政校企行联动,打造“14347”高水平产教融合平台(1个职教集团、4个产业学院、3个协同创新中心、4个试验站、7个基地);牵头成立了黑龙江省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获批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培育单位;与行业领军企业共建阿里巴巴农村电商学院、俄速通跨境数字贸易产业学院等4个产业学院;与省农科院牡丹江分院等共建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3个、国家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4个,被农业部确立为国家级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和全国首批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示范基地,被科技部确立为对俄外向型星火产业科技培训基地、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国家级星创天地,被人社部确立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被教育部确立为国家现代农业“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育基地。 人才培养水平领先。入选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与联想、金新农、米旗等开展了现代学徒制培养,与21个企业开展了“1+X”书证融通试点,校企双主体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率先开展专本贯通培养,推进专创融合,培育高素质涉农人才;与牡丹江市委组织部、相关企业合作,招收2000余名农民工及新型职业农民等参加专科学历教育,近五年,培养涉农专业毕业生近万人,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及精准扶贫等培训五万余人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900多家,学生获省级以上大赛奖励400余项,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0%以上,17名学生入职“中国核武摇篮”(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学院获批黑龙江省大学生就业工作示范性高校。 社会服务能力领先。围绕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战略,主持完成了省级应用技术研究及自然科学项目30项、市级应用技术研究项目20余项,荣获黑龙江省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奖19项,专利36项,自主研发出水稻、食用菌等4个新品种,合作培育玉米、大豆新品种9个;与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共同打造《农经大讲堂》《乡约农经》电视专栏309期;带动了省内60余所中高职院校的发展,选派5名教师赴新疆阿勒泰支教、2名教师支企,彰显职教大爱;近五年,开展各类培训近10万人次,推广农业新技术20余项;打造AAA级景区校园和3个国家级5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助力19个县获批国家级职成教育示范县,助力牡丹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18年领跑全省,获省级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实训基地、省级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扶贫案例入选职成司编写的精准扶贫报告。 拥有良好的国际影响力。承担教育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试点项目,入选教育部“中德诺浩高技能汽车人才培养助推计划”,主持完成了澳大利亚培训包《农村商业》编译工作;与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农学院等院校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开展国际交流200余人次,招收留学生23人,95人出国攻读本科;加入了国际农牧业高等职业教育联盟、学堂在线课程联盟、鲁班工访联盟;先后在中美农业职业教育论坛、教育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青少年教育合作项目上做了主旨演讲;服务龙江农业走出去,主体承建中俄农业高新技术合作示范园区,开展赴俄管理人员培训54人、对俄农业技术培训1000余人次。 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和社会服务成效广受媒体关注,被央视《新闻1+1》栏目,以及《中国教育报》、《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凤凰网、新华网等媒体相继报导。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8年,隶属于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素有“浙江交通人才摇篮”美誉,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浙江省首批高职院校之一。学校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交通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单位,是国家“双高计划”专业群建设单位、国家骨干建设优秀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全国交通职业教育示范院校、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教育部国家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建设单位、浙江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单位、浙江省四年制高职教育试点院校。 学校位于杭州市,集“西湖”“西溪”自然之灵秀,合现代化、职业化人文之特色,享有全国高职“魅力校园”、浙江省高校“美丽校园”称号。校园占地面积46.0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5.5万平方米,现有固定资产总值13.14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33亿元,图书馆藏有纸质图书83.4万册、电子图书24.8万册,中外文数据库19个。有教职员工665人,其中高级职称179人,在校学生11000余人。学校现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奖”1名以及省部级以上人才60余名,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1个、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2个,浙江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学校设有路桥、汽车、海运、航空、轨道交通、智慧交通、运输管理、人文、士官、继续教育、民族学院等11个二级学院,开设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航海技术、飞机机电设备维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现代通信技术、现代物流管理等35个全日制高职专业。学校与浙江科技学院联合开办土木工程(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四年制高职本科专业,与宁波工程学院联合开办汽车服务工程、网络工程专升本专业。 学校精准对接交通行业人才需求,集聚交通优质资源,实施“分段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学校牵头组建了浙江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创建了浙江省唯一的“教育部—中兴通讯ICT行业创新基地”,联手山东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成立“浙江山太航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开展混合所有制办学试点,形成了学校、行业、企业的命运共同体。学校建有国家级教学资源库2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2门、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级生产型实训基地4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立项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37本。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国家级教材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浙江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4项。近年来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成绩突出,省部级以上获奖600余项,国家级竞赛获奖200余项;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8%以上,毕业生质量得到社会高度认可。 学校紧紧围绕服务教育强国和交通强国战略,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资源配置,打造品牌专业。构建了7个优势特色专业群,打造具有交通特色和优势的专业集群,形成了海、陆、空、轨道各领域协同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专业体系。学校拥有国家级示范专业点4个、国家级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9个、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专业4个、省级优势和特色专业12个、全国职业院校交通运输大类示范专业点4个。学校是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单位、全国汽车服务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中国-东盟交通职业教育联盟”的理事长单位和秘书长单位。 学校坚持“产学研用”一体化技术技能创新服务,重视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提高服务社会能力。学校拥有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个、部级行业研发中心1个、中小企业产品研发中心3个。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是省内唯一专门从事交通科学研究、交通科技开发、交通工程质量试验检测等服务的科研机构,建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智慧公路工程研发中心,拥有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综合检测甲级等资质13项。近五年学校承接桥梁检测、通航评估、政策决策咨询等研究和技术服务项目800余项,获厅局级以上科研立项346项,制定行业标准10余项,累计科研技术服务到款总额8.17亿元,获省部级科技奖项9项。学校是国家海事局认可的船员培训机构,建有浙江交通工匠学院,拥有交通运输部职业资格中心鉴定站、浙江省示范性继续教育(社会培训)基地、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浙江海事局船员考试中心、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首批省属社会评价组织、浙江省首批技能人才评价专家培养基地等资质。近五年,累计服务交通企事业单位3000余家,开展技术技能培训20万人次,培训量超过70万人日,各类培训累计到款达1.5亿元。社会培训服务品牌享誉全国,多次入选“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60强”。 学校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荣获“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学校主导组建了“中国-东盟交通职业教育联盟”,输出国际学生培养标准10个,建成海外“鲁班学校”4所、“丝路交通学院”2所,开展海外员工培训3000余人日。学校汽车类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入选教育部中德SGAVE项目试点院校。 学校以章程为统领,全面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学校充分发挥理事会、学术委员会、教学工作委员会等机构的作用,持续运行基于ISO9001的学校内部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了决策科学、执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学校制度体系,有效提高了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形成了融教育服务管理为一体的学校质量文化。学校积极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效率。 学校锚定“服务交通强国建设,彰显中国职教特色,创建世界水平学校”的建设目标,遵循“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提供优质教育服务,培养交通事业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质量方针,坚持“依托交通、服务社会”的办学特色,秉承“励志力行”的校训精神,倡导“学思并重,知行合一”的优良学风,努力成为服务交通强国建设、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国领先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交通类高职院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湖南中医药大学湘杏学院
学校介绍 湖南中医药大学湘杏学院成立于2002年6月,由湖南中医药大学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国家教育部确认,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日制普通本科独立学院。2021年10月19日,教育部批准湘杏学院举办者变更为“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中盛教育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举办高校湖南中医药大学是一所具有80余年办学历史,占地面积1018亩,拥有2万余名在校生,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湖南中医药大学,2012年进入湖南省一本招生序列,2018年入选湖南省高等学校“国内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学校入选湖南省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湖南中医药大学湘杏学院(湘阴校区)位于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金龙镇芙蓉北路湘阴段66号,湘阴县南联湘江,北通洞庭湖,四季分明,人杰地灵。湘阴校区占地1500亩,毗邻长沙市望城区,校园东侧即是湖南省鹅形山省级森林公园。目前,学生公寓配备空调、洗衣机、双卫生间,运动场、食堂可供师生生活娱乐所用。校区全部工程完工后,可同时容纳15000名学生就读。 湘杏学院共享湖南中医药大学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办学资源,是求学成才的理想之地。学院开设有13个本科专业,包括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治疗学、药学、中药学、制药工程、药物制剂、生物工程、应用心理学、市场营销,涵盖医、理、管、工等4大学科门类。面向湖南、湖北、广东、江西、安徽、浙江、福建、广西、新疆、重庆、西藏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招生计划纳入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招生计划。现有在校学生5700余人。 湘杏学院管理规范,治学严谨,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中医药文化特色鲜明,是省内先进的培养中医药人才的本科独立学院。学院以“术精仁厚,一专多能”为人才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良好、临床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级人才,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创新及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做贡献。 湘杏学院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院奖学金及各种社会类奖、助学金。新生入学后,经审核办理国家教育部学籍电子注册,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修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成绩合格者,颁发湖南中医药大学湘杏学院本科学历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湖南中医药大学湘杏学院学士学位证书。 近年来,学院学生积极参加了全国《黄帝内经》知识大赛、全国岐黄杯挑战赛、全国中医药院校传统保健体育运动会、全国大学生环保知识竞赛、中医药创新学术论文竞赛、大学生创新性课题等各类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比赛项目,共获得国家级、省级一、二、三等奖奖励200余项。办学以来,学院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一万多名高素质的全日制普通本科中医药毕业生,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中还有一大批学生考上国内知名大学硕士研究生或出国留学。湘杏学院已成为广大学子求学成才的理想之地。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湖南理工学院南湖学院
学校介绍 一、学院概况 湖南理工学院南湖学院是2002年6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03年经教育部首批确认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2005年1月,学院在教育部办学条件专项检查评估中获得好评;2007、2008年在湖南省独立学院年度办学情况检查中名列前茅;2010年在全省独立学院专业建设专项检查中获省教育厅领导和专家组的高度评价,同年,在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2010年峰会上,被授予“全国先进独立学院”荣誉称号。2012年5月,学院顺利通过湖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新增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及授权学科、专业审核。学院现有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在校学生近6000人。 二、组织管理 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设置了办公室、教务办、学工办、招生就业办、后勤办、团委等管理机构和文学与法学系、外语与商务贸易系、经济与管理系、机械与电子工程系、建筑与化学工程系、体育系等6个教学系,教学和管理机构较为健全。学院制订和完善了各类规章制度,体制完备,机制灵活,管理规范,运行良好。 三、办学理念 学院遵循“面向学生成才、面向社会需要、面向未来发展”的办学理念和“至真、至善、至美”的院训,依托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利用优质的办学资源,实施“基本素质+特长”的基本培养目标和“宽基础、重实践、育专长”为主要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一体化特色,培养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具有一定创新精神、较强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四、办学条件 学院占地面积506亩,校舍建筑面积15.7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10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6万平方米,运动场馆占地面积4.6万平方米;有1万多平方米的图书馆、有标准化田径场、现代化体育训练馆、多功能演播厅、美术楼、音乐楼以及设备先进的实验室、语音室等。校区内基础设施齐备,校园环境优美。 五、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 544人,其中教授 71人,副教授 153 人,博士 199人,硕士131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 12 人,湖南省青年教师教学能手5人。近三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优秀率均在 96.3% 以上。在省教育厅组织的独立学院课堂教学专项检查中,我院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专家组的充分肯定。近五年来,我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省社科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 100 余项。学院教师出版专著 30 余部,在国家级和省级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科研论文 200 余篇。 六、办学成果 办学 20 多年来,我院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 25000 余名优秀人才,毕业生年终去向落实率均保持在 96% 以上,居全省独立学院前列,2021年毕业生初次就业去向落实率位居湖南省独立学院之首。“十四”五以来,学院在教学成果奖、精品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优秀实习教学基地等省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中成绩斐然,多项教学科研课题获得省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立项资助。我院学生在国家级或省级各类学科专业知识竞赛或技能比赛中获奖232余项,其中国家一等奖7项、 国家二等奖20项、三等奖8项,省级一等奖 20项、二等奖 69 项、三等奖108项。 七、办学特色 学院坚持实践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构建了“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创新”及“素质拓展”四大平台以及“科类基础课”、“学科核心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专业实践课”、“学科竞赛”、“文体竞赛”、“社会实践”、“创新创业”、“职业技能”等10个模块,设计了“2+N”的人才培养框架,充分发挥了独立学院办学机制灵活的优势。学院积极推进质量工程建设,重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及课程思政建设等,设立了特殊专业、精品课程、教研教改、大学生创新创业等项目建设基金,强化网络课程建设,开设了“网络教学平台”、“在线开放课程”等。 八、发展目标 立足湖南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适应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形势与要求,全面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创新精神、较强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实现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活力、办学影响力的有机统一,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国内有影响、特色鲜明的独立学院。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宁波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全省唯一一所以时尚纺织服装职业教育为特色的高职院校,学校前身为浙江轻纺职业技术学院和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合并组建,有40余年的办学历史。学校秉持“修德、长技、求真、尚美”的校训,践行“敢为人先、精于技艺、诚信重诺、勤奋敬业”的红帮精神,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守纺织服装行业特色办学定位,依托和服务宁波乃至全省产业发展,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成为在全国纺织服装行业内具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高职院校。   学校现为全国纺织行业人才建设示范校、浙江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浙江省高职优质校、首批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首批全国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示范校、首批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首批浙江省数字校园示范校、首批浙江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浙江省课堂教学创新校。   学校地处浙江省宁波市北高教园区,占地530余亩,有教职工700余人,在校生1万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00余人,全国技术能手3人、全国纺织教育先进工作者6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有教育部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教育部“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2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   持续打造复合型人才培养高地。学校围绕时尚“纺织服装+”不断完善“一体多元”专业体系。学校下设9个学院,招生专业(方向)45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专业2个、省级A类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级优势专业及特色专业10个、省级示范专业4个;主持教育部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1个、参与3个,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门;编写国家规划教材25本、省重点教材28本、省新形态教材11本;开设央财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个、省“十三五”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5个,省现代学徒制首批试点专业3个。   持续打造深层次校企合作高地。学校是教育部高职高专现代纺织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突出贡献奖”唯一得奖高职院校。学校与雅戈尔集团、博洋集团、维科集团、太平鸟集团、申洲集团、百隆东方等纺织服装龙头企业建有32个校企校地共同体、22个校企合作产学研平台,建有市级新型面料研发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市级先进纺织技术与服装CAD重点实验室,获工信部双创平台示范项目、市教育服务经济贡献奖和服装产业推动奖。学校组建的宁波现代纺织服装产业学院和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纺织服装技术创新研究院获省“五个一批”产教融合工程项目。   持续打造强特色校地协同高地。学校连续5届承办全国纺织机器人应用高峰论坛、连续24年参与宁波国际服装节活动,与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合作共建宁波时尚经济研究所,连续5年向社会发布《中国城市时尚指数报告》、连续10年发布《宁波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报告》(白皮书)。坚持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近三年累计组织开展培训66000余人次、技能鉴定4500余人,是全国纺织服装人才培养示范院校、全国纺织职业鉴定先进单位、宁波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示范基地。积极响应教育部“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号召,作为浙-阿职业教育发展联盟单位,与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结对开展教育帮扶,发挥纺织服装优势结对青海、贵州等地开展教育帮扶和技术扶贫工作。   持续打造国际化合作办学高地。学校致力开展国际时尚教育交流与合作,与英国索尔福德大学合作举办全省首家时尚设计类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英时尚设计学院;与日本杉野服饰大学合作举办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办学项目;与韩国大邱工业大学、诚信女子大学合作举办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办学项目。学校国际化总体水平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学校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在罗马尼亚成立首个中罗高职教育合作办学机构--“中罗丝路工匠学院”;与泰国大城府技术商业学院共建“职技实践+文化体验”基地;“校企双主体国际化职业教育时尚纺织人才培养”等4个项目被列为宁波市“一带一路”国家职业教育合作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首批重点建设项目;牵头成立中国(浙江)-中东欧跨境电商产教联盟和中东欧丝路学院,以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的高校与企业为主,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搭建平台开展合作。学校先后与10余个国家和地区高校、研究机构等建立了长期交流与合作关系,累计接收国际学生246人次,外派赴英国、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和港台地区交流、留学人数达405人次。   持续打造现代化治理新高地。筑牢“政治首位”意识,加强党对学校全面领导。深入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实施“提质重效”工程,构建三全育人格局。持续推进思政课改提质重效,文化校园提质重效,网络育人提质重效。落实“强基提力”行动,推动党建质量整体提升。通过优化组织设置,提升党建战斗力;通过实化载体手段,提升党建引领力;通过深化群团引领,提升党建向心力。学校党委“借力互联网+创新党建服务新模式”入选全省高校党建特色服务品牌案例,师生联合支部群、校园(企)党建联合体入选全省高校党建“双百示范”工程项目。纺织学院党委获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e党支部获浙江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宁波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学校网络育人平台建设项目获得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宁波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并入选教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典型案例。学校是浙江省“平安校园”和宁波市首批“文明校园”。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创始于1937年,2004年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原陕西省乾县师范学校、彬县师范学校、仪祉农业学校和咸阳市体育运动学校、卫生学校、技工学校等6所学校合并而成,是咸阳市人民政府直属的唯一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院为省级示范高职院校、省级“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和中国特色“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全日制在校学生20000多名。 学院所在地沣西新城为周秦汉唐等13朝代古都,周朝大学——辟雍所在地。东临沣河,南望秦岭,西邻西安交大创新港,北依渭河,西宝高速、福银高速、西安地铁1号线紧邻学院。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西安北客站、西安大雁塔广场、秦都高铁站半小时车程。学院历经8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厚德强能、育人惠民的校训,求实创新、和谐奉献的校风,精讲多练、言传身教的教风,勤学苦练、砺志成才的学风,艰苦创业、奋进图强的咸阳职院精神,先后为社会培养了10万多名技术技能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占地1300亩,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0.16亿元,教学仪器设备值1.5亿元。校企合作共建院内实训室、实训基地203个、院外实训基地153个,形成了理实一体、教练融合的实习实训体系。学院仪祉图书馆馆藏图书170万册,中外文期刊资料1600多种,电子阅览室有计算机400多台,电子图书40万册。学院信息化建设水平先进,建成以虚拟数据中心为核心、智慧校园四大平台为基础、40多个业务系统为支撑的信息化教学、管理服务体系和覆盖全院所有楼宇和公共区域的校园无线网络,智慧多媒体教室374间,校园网出口带宽5.2G。 学院围绕西安咸阳区域产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下设13个教学院部,开设涵盖医学、机械、电子、建筑、化工、财经、师范、农林等大类50个高职专业,其中护理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和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点,拥有国家高水平专业群1个,国家骨干专业3个,省级示范专业3个,省级一流专业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5个;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3门,省级在线精品课程18门。教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一等奖1项,国家规划教材1部,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 学院坚持“人才强院”战略,形成了过教学关—教坛新秀—骨干教师—教学名师的培养机制,现有教职工1096人,其中在编教职工843名。在编教职工中,副高以上职称248名,博士、硕士研究生437名。有全国优秀教师、优秀辅导员1名,省“特支计划”区域发展人才2名,省级教学团队1支、院级优秀教学团队15支,省级高校教学名师5名,省级职教名师6名,市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院级科研创新团队17个,省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6名,省市级“三区”人才、科技特派员13人,咸阳市“三五”人才24名。 学院教师立项省市级教科研项目103项、发表论文4279篇,主参编教材448部,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47项。学院深度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依托院内科研资源,积极开展“立地式”科技服务,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先后获得省级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省级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省级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级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4项。立项省技术创新引导计划“大榛子”项目,获批政府一次性支持经费50万元,全面助力区域乡村振兴。 学院积极推进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了国省院三级专业群,探索构建形成了“四合”人才培养模式,各专业结合实际,凝练形成了医护类专业的“三一制”、机电类专业的“三合”等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27个专业先后被教育部确定为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近年来,学生先后获得省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竞赛奖400余项,其中国家级44项、省级356项。 学院始终将就业工作视为生命线,坚持像嫁爱女一样安置好每一位学生的就业理念,认真落实“一对(对口就业)、二高(高薪、高质就业)、三无(无毒、无害、无重体力劳动)、四心(学生安心、家长放心、用人单位称心、学校舒心)、五不(不考察了解的企业不安置,管理不规范的企业不安置,效益不稳定的企业不安置,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不安置,不办理社会综合保障的企业不安置)”的就业标准,与全国60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就业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95%以上。2013年、2022年,学院被省教育厅2次评为全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4年6月,学院《坚持学生至上 实施优质就业工程》被教育部列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实践典型,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交流。 学院积极发展学徒制,先后与企业合作开设广电运通、龙图科技、嘉海电梯等全额奖学金班和订单班,受益学生3500多名。成立了卓越幼师、人工智能、信息安全产业学院,校企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牵头成立陕西学前教育职教集团、医养健康职教集团,咸阳职教集团入围“第二批国家示范职教集团培育单位”。与省市各级部门联合开展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年均完成各类培训2万多人次。与咸阳市中心医院等5家医院分别联合开设教学班,实行“三一制”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本科层次试点专业建设,与咸阳师范学院联办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教学点1个。与秦都职中等13个学校联合开办五年制高职专业,培养学生8000多名,带动中职学校焕发活力。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与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高校和组织开展交流合作,举办新罗大学韩国语教育学院中国西北分院、中韩国际合作班和“韩风华韵”中韩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先后选派130多名教师和管理人员出国访学研修,选送50多名学生赴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留学就业,接收韩国、也门、刚果等国家留学生20多名。成立咸阳职院中坦云智学院和中坦秦岭工坊,学院获“坦桑尼亚国家职业标准开发项目”立项建设单位,并入选Education Plus国际职业教育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治理体系建设典型院校。 学院探索形成了“四化”校园文化建设模式,大力实施“四大工程”,形成了“一训三风一精神”的治学文化,培育形成了职业技能大赛月、校园文化艺术节、中外经典文学作品诵读大赛等校园文化品牌。学院创办了《西北文学》(现更名为《咸职文苑》)期刊,成立了西北文学研究院(现更名为作家工作室),积极开展文学创作与研究。建成中国景谷艺术馆,开办民族传统技艺专业,“景谷艺术”入选省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大力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先后邀请梁衡、贾平凹等著名作家、艺术家来院作报告。学院先后荣获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7项。 学院的办学成绩得到社会广泛认可,荣获“中国食品安全示范单位”“省级平安校园”“省级文明校园”“全省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园林式单位”“全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省级绿色文明示范单位”“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省级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和“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等荣誉称号。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是广东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广东省省域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2740人(高职生19417人,中职生3323人),成人教育在读学生1106人,与韩山师范学院等本科院校共同培养本科生843人。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了16万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遍布全国各地,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为全面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了广外艺智慧和力量! 办学历史悠久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创办于2001年12月,前身是广东外国语师范学校(创办于1978年12月)和广东艺术师范学校(创办于1983年6月)。2021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省民政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于1985年1月)、省对外贸易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于1956年12月)和省贸易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于1956年5月)通过集团办学并入广外艺,形成了“新广外艺”。学校历经了三个主要发展时期: “启航期”(1978-2001):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于1978年12月18日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外语师范学校——广东外国语师范学校,又于1983年创办了全国第一所艺术师范学校——广东艺术师范学校。1988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教育部的前身)为省外师颁发奖状“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方向明确,成绩显著。” “发展期”(2001-2012):新世纪伊始,省政府于2001年5月在“广东外国语师范学校”的基础上成立“广东外语职业学院”,并于同年12月批准广东艺术师范学校并入广东外语职业学院,成立“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2007年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同年,原省贸易职业技术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09年,学校成为“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2010年,被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奋进期”(2012-2023):进入新时代,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更高期待,迈上了建设外语与艺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的奋进之路。与2001年两校合并时相比,学校在校生人数增加了6倍,教职工人数增加了3.6倍,专业数增加了13.8倍,校园面积增加了3倍,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2013年,成为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4年,原省对外贸易职业技术学校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16年,学校成为“全国职业核心能力优秀单位”。2017年,成为“全国核心能力认证优秀单位”。2018年,成为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省安全文明校园、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同年,原省贸易学校被评为“改革开放40年中国餐饮行业培养人才突出贡献单位”。2019年,学校被评为“广东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2020年,被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2021年,成为“广东省绿色学校”“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022年,成为省域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2023年,成为省高职教育数字化标杆学校、省课程思政示范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广东省第四批节水型高校,被评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集体”,入选第三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 办学特色鲜明 学校秉承“学贯中西、德艺双馨”的校训,推行“崇学、重教、躬行、爱生”的教风和“勤学、高雅、自律、进取”的学风,坚持“善知善行、尚德尚艺、开放合作、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确立“教师教育出精品、职业教育办特色”的办学思路,发挥教师教育的传统优势,立足广东、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国,为教育、文化艺术、商务服务等领域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建设外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院校。 建校以来,广外艺奋力蹚出了三条“特色之路”: ——坚持走党建引领、思政铸魂的“党建强校”之路,擦亮办学“底色”。学校党委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促进党建与事业发展有机融合,实施党建“六大工程”,创新“三全育人”工作机制,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思政铸魂育人。打造了全国党建样板支部1个,全省党建标杆院系1个、党建样板支部2个、“双带头人”工作室2个,是全国社会实践优秀单位、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自主试点单位、全省“八个相统一”思政课建设示范点培育单位。 ——坚持走改革驱动、人才赋能的“质量立校”之路,提升教育“成色”。聚焦湾区建设人才需求,打造了7个省域高水平专业群,教师教育类省级示范专业数居全省第一,是全国首批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点。学校不断深化教学“四化”改革,进行教学“四重构”, 建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国家精品课程2门,获得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各1项,全国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在2019-2023年全国教学能力比赛高职院校获奖TOP200中位列全国第16名。学生获得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奖8项(一等奖3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奖2项。 ——坚持走开放合作、多元协同的“开放兴校”之路,突出育人“亮色”。构建了“校内院群互联、专业产业互融、学校企业互补、政校行企互通”的产教融合模式,建设有粤菜师傅等产业学院10个,方锦龙国乐等技能大师工作室4个,校企合作企业数343家,入选工信部“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全国首批建设单位。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和湾区建设,构建了“引进来+走出去”的国际化办学格局,制定6个国际职业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项目,认证国际课程标准7项,输出双语课程6门,被评为“广东省高等院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先进集体”。坚持育训并举,建立了“固基础教育、促民生工程、强文化推广”的社会服务特色模式,将高质量社会服务深度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服务50万余人次。 办学条件优越 学校坐落广州市,地理位置优越,校园环境优美,是广州地区“花园式单位”。学校现有五山、燕岭、海珠、龙洞、天平架和花都六个校区,校园总面积676.45亩,校舍建筑面积42.9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额12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85亿元,图书馆藏书207万册(含纸质图书及电子图书)。 学校实训设备先进,拥有一批实力较强的实习实训基地。于2017年被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认定为“国育华渔VR”世界实验室项目入选学校。建成3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11个省级实训基地,1个省级产业学院,2个省级公共实训中心;拥有9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248个校外实习基地,专业实训室375间,专业实训工位数达16865个。 师资力量雄厚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目前学校共有1111名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956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266人,占比27.8%;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数643人,占比67.3%。学校以教学能力大赛为抓手,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团队,教师参加省级、国家级教学能力大赛屡获佳绩。近5年,有94个教师团队获得国家级奖项7项、省级奖项87项,参与教师264人次。其中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29项。 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作风严谨、教育观念新、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的教师14人次,其中,有国务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个人1人。获得省级荣誉称号的教师66人次,其中,有“广东特支计划”教学名师2人、南粤优秀教师16人、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8人,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人、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领军人才4人、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4人、省技术能手3人,省高职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高等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5个、省职业教育“双师型”高职、中职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各1人。引进了国乐技能、粤剧艺术、广东音乐、广彩等高技能(职业)大师及客座教授31位,建有广东省高职教育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 教学成果丰硕 学校设有基础教育学院、外语外贸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学前教育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公共管理与服务学院、餐饮旅游学院、财会金融学院、艺术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中职教育部等12个二级学院,以及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和体育工作部等教学机构。 学校现有学前教育、表演艺术、商务英语、玉器设计与工艺、小学教育、数字媒体技术、现代文秘等7个广东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现有53个高职招生专业。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省级示范、重点、品牌、中央财政支持专业14个,教师教育类省级示范专业数居广东省第一,是全国首批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点。建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国家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21门,省级就业创业特色示范课程1门,面向社会持续开课的中国大学mooc(慕课)平台课程2门。学校获评“全国职业核心能力优秀课程示范教学单位” ,入选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获得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1项,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中国舞蹈家协会教学成果展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 人才培养质量高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湖南工程学院应用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湖南工程学院应用技术学院是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由湖南工程学院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独立学院,学院座落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故乡---湖南省湘潭市,目前在校学生4800多人。 学院校址设湖南工程学院南校区,校园绿树成荫、典雅秀丽、文化深厚。学院办学充分利用湖南工程学院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设施和场地,全面享用湖南工程学院的图书资料、实习基地、国际合作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等优质的教学资源。湖南工程学院选拔了400多名优秀的教师组成了应用技术学院教学、科研、管理团队,其中有高级职称教师11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9人 ,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学术骨干62人,省优秀教师9人,博士、硕士生导师40多人,为莘莘学子求学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学院秉承“锲而不舍,敢为人先” 的校训,湖南工程学院实施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成果,坚持实践育人理念, 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建院21年为社会培养了20000多名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适应性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社会好评。 学院开办的专业均为湖南工程学院的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学院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商管理等18个专业面向全国招生,招生计划纳入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属国家计划招生。学生修完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者,颁发湖南工程学院应用技术学院普通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按照湖南省教育厅湘教通[2008]2号文件的有关规定,颁发湖南工程学应用技术学院学士学位证书。学院从2021年5月开始“专升本”招生。 地址:湖南省湘潭市书院路17号 邮编:411101 网址:http://hnieyy.hnie.edu.cn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
学校介绍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始建于2002年,是由湖南农业大学举办、国家教育部首批确认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学院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占地面积528亩,紧邻母体学校——湖南农业大学,校园环境优美、设施先进、交通便利,校门外500有地铁站,距长沙高铁南站仅5分钟车程,距飞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均只需15分钟车程。 学院秉承“励能笃行、知新致远”的院训,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改革创新,砥砺奋斗,办学实力不断提升,先后获得“中国一流高等独立学院”“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全国创建平安校园示范学校”“全国素质教育示范院校”“全国教育教学管理示范院校”“湖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等殊荣,现为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副理事长单位和全国民办本科高校协作会副会长单位,2018年位居武书连中国高水平独立学院排名全国第六。 学院充分共享母体学校百余年的办学积淀和学术氛围,现有在籍学生5900余人,设有经济管理学部、理工学部、人文社会科学学部、生命科学学部和公共课部,下设16个教学系,依托母体学校的优势学科,紧跟市场需求开设本科专业40个,其中特色专业8个。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全国优秀教师、省级优秀教师、省级教学能手、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等一批高素质人才。 近年来,学院通过强化顶层设计、优化教育教学、深化实践培养,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取得显著成效。近四年,相继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总决赛一等奖、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全国高校校园文化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国家级奖励37项,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湖南赛区一等奖、湖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等省级荣誉186项;学院2021届毕业生考研率达到20.45%,居全省独立学院首位,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面对新时代、新机遇,学院将坚持“共享发展、内涵发展、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凝练特色,打造品牌,把学院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全国有影响力的独立学院!
评价
0
评论数
0
平均薪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