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大学 工作感受
2019-07-19
苏州·启东保安公司 评价
现在管理太差,马经理没有管理方式,不知怎么上去,要撤掉。
现在管理太差,马经理没有管理方式,不知怎么上去,要撤掉。

苏州大学
2.0
关注
学校介绍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2011计划”首批入列高校,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航天局共建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苏州大学前身是Soochow University(东吴大学,1900年创办),开现代高等教育之先河,融中西文化之菁华,是中国最早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东吴大学是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也是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1952年中国大陆院系调整,由东吴大学之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之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学校更名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其后,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95年)、苏州丝绸工学院(1997年)和苏州医学院(2000年)等相继并入苏州大学。从民国时期的群星璀璨,到共和国时代的开拓创新;从师范教育的文脉坚守,到综合性大学的战略转型与回归;从多校合并的跨越发展,到争创一流的重塑辉煌,苏州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个多世纪以来,一代代苏大人始终秉承“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之校训,坚守学术至上、学以致用,倡导自由开放、包容并蓄、追求卓越,坚持博学笃行、止于至善,致力于培育兼具“自由之精神、卓越之能力、独立之人格、社会之责任”的模范公民,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为社会输送了50多万名各类专业人才,包括许德珩、周谷城、费孝通、雷洁琼、孙起孟、赵朴初、钱伟长、董寅初、李政道、倪征日奥(yù)、郑辟疆、杨铁樑、查良镛(金庸)等一大批精英栋梁和社会名流;谈家桢、陈子元、郁铭芳、宋大祥、詹启敏等50多位两院院士,为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苏州大学现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十三大学科门类。学校设有37个学院(部),拥有全日制本科生27876人,硕士生14183人,博士生1958人,留学生1271人。学校现设132个本科专业,4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3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0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现有1个国家一流学科,4个国家重点学科,22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 6个“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截至目前,学校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物理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免疫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一般社会科学、综合交叉学科、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微生物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共19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其中,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工程学5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 学校现有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级国际合作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3个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24个省部级哲社重点研究基地,3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8个省部级公共服务平台,12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 全校现有教职工6034 人,专任教师3518 人,其中包括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0位两院院士,13位发达国家院士,39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6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6位“万人计划”领军人才,9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各类国家级人才超350人次,一支力量雄厚、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已初步形成。 苏州大学将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养具备责任感、创新性、应用性和国际性的卓越型人才为定位,以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为指导,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夯实专业基础、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重点,积极深化人才培养系统化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纳米科学技术学院被列为全国首批17所国家试点学院之一,成为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特区;学校设立了3个书院,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其中敬文书院定位于专业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唐文治书院在“第一课堂”开展博雅教育,紫卿书院致力于打造“新工科”拔尖创新人才的试验场。学校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42门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1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近年来,苏大学子每年获得国家级奖项700余人次,在全国“挑战杯”、奥运会等国内外各类大赛中屡屡折桂,在校硕士生以第一作者在《Nature》上发表论文,相关成果入选“2018年度中国光学十大进展”。 学校实施“顶天立地”科技创新战略,科研创新工作取得累累硕果。2022年度,人文社科领域,获批国家社科基金49项;其中,艺术学项目5项,位居全国高校第2名;后期资助项目17项,位居全国第5名。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立项22项,位居全国高校第11名、全省第1名。获得江苏省第十七届社科优秀成果奖46项。“社科传播与应用基地”获批江苏省高校社科普及基地,“苏州大学东吴体育智库”入选国家体育总局高端智库,“江苏省地方立法研究基地”落户我校。决策咨询成果在省部级以上内参刊发或批示125篇次,其中国家级领导肯定性批示9篇。自然科学领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41项(含优青(海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13项,国防重大项目1项;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2020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第一合作单位),2022年中国青年科技奖1项,2022年度最新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排名位列全球高校第44位、全国高校第14位;26人次入选2022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位列全国高校第5位。2022年全年发表三大检索论文6605篇,其中SCIE收录4237篇,位列全国高校第25位;授权知识产权1583项,其中国内发明专利授权994项、国际专利授权61项,实现知识产权转让和许可使用210件。此外,苏州大学还入选科技部、教育部首批高校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试点。 学校按照“以国际知名带动国内一流”的发展思路,全面深入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学校先后与30多个国家(地区)的20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拥有来自全球的来华留学生千余人。2010年,入选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援建尼日利亚拉各斯大学;2011年,在老挝成功创办中国第一家境外高校——“老挝苏州大学”,该校现已成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上的重要驿站和文化名片;2018年,学校发起成立中国—东盟医学教育大学联盟,打造中国-东盟健康命运共同体,助推“一带一路”建设;2019年,全球首家红十字国际学院挂牌成立,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2020年,学校获批建立中国-葡萄牙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苏州大学现有天赐庄校区、独墅湖校区、阳澄湖校区、未来校区四大校区,占地面积4586亩,建筑面积166万余平方米;学校图书资料丰富,藏书超500万册;拥有丰富的中外文数据库资源,电子图书215万余册,电子期刊192万余册,电子学位论文1225万余册。学校主办有《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教育科学版和法学版三本学报及《代数集刊》、《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中国血液流变学》和《语言与符号学研究》等专业学术期刊。其中,《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近年来,刊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权威二次文献转载摘编,其转载量一直位居综合性大学学报排名前十。2018年,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教育科学版)双刊同时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核心期刊,2021年同时入编北图(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CSSCI核心(2021-2022版)来源期刊,《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和《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为CSSCI扩展版(2021-2022版)来源期刊。 新时代,孕育新机遇,呼唤新作为。全体苏大人正以昂扬的姿态、开放的胸襟、全球的视野,顺天时、乘地利、求人和,坚持人才强校、质量强校、文化强校,依托长三角地区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优越的人文、地域条件,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成为区域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高层次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成为一所更有格局、更有情怀、更有作为的大学。
赞同·0
再接再厉·0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相关公司

闽北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闽北职业技术学院是2004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由南平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前身为建阳师范学校、南平经济贸易学校和南平业余大学。现为福建省就业创业先进单位、福建省“高水平专业群”立项建设单位、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南平市文明校园和南平市平安单位。
学院设立教育系、设计系、管理系、信息系、食品系等5个系、30个专业,现有在校生8803人,教职工223人,省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1个,省级示范专业2个,省级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8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2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05个,校内实训基地14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的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个;专任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占比25.6%,研究生或硕士占比61.6%,双师素质占比52.2%,共有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专业带头、省级优秀教师6人。
学院持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6%以上。学院不断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技能大赛获国家奖项2项,省级奖项130余项。大力加强学生创新创业工作,2021年荣获福建省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个、银奖1个、铜奖3个,第四届“创响福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被评为“福建省众创空间”。
学院坚持“服务需求、人人成才、融合创新、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发扬“躬耕力行、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学院精神,秉承“笃行善思,致用创新”的校训,对接南平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聚焦南平“3+4+5”产业集群和“五个一”特色产业,紧紧围绕将闽北职业技术学院打造成“闽北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闽北主导产业的技术创新高地,闽北职业培训的高地,科技服务闽北乡村振兴基地,闽北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闽北职业教育的引领者和示范者”的办学定位,创新产教融合办学机制,组建了喜马拉雅产业学院、元力产业学院、圣农产业学院等产业学院,大力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培养了一大批闽北产业需求、企业满意、岗位胜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校企共建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组建协同创新团队,开展应用技术创新和职业培训,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发展。
学院致力于服务闽北乡村振兴,率先成立建瓯市、松溪县两个乡村振兴学院,组建了乡村振兴学院专家服务团,积极选派100余人次科技特派员参与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企业技术革新、农村合作社技术指导、农民就业技能培训提升,成为科技服务闽北乡村振兴基地,深受社会广泛好评。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宿迁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适者生存吧,还能说什么。
评价
2.86
评论数
7
内推招聘
0

六盘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关注
学校介绍
六盘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2018年1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2019年10月正式组建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专科院校。
学校位于六盘水市水城区以朵教育城以朵大道,东邻六盘水高速铁路东站,西接六盘水高速公路东站,背靠以朵森林公园,规划占地面积934亩。学校一期工程已建成教学楼、行政中心、图书馆、实训楼、学生活动中心、风雨操场、食堂、学生宿舍、教工宿舍,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正在启动学校二期项目建设。
学校秉承“勤奋学习、勤劳奉献、勤俭创业,敢于创新、敢于前行”的新时代六盘水幼专精神,坚持把培养专业化学前教育教师作为办学基础,紧紧围绕“服务好学龄前儿童发展”目标,构建以学前教育专业为核心、学前教育关联学科为辅助的专业格局,培养具有深厚人文情怀、严谨科学态度、创新发展精神、教学实践能力扎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目前,学校已开设学前教育、早期教育、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艺术设计、舞蹈表演、舞蹈教育、美术教育、音乐教育、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11个专业,学校在校生4780余人。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蚌埠经济技术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蚌埠经济技术职业学院是2007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参加国家计划内统一招生,具有学历教育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占地面积300亩,建筑面积12万平米。现有图书48万册、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心、学生公寓、生活服务中心、行政办公楼及相关配套设施齐全。
学院位于蚌埠市北郊,交通便利,距合肥、南京只有2小时车程,蚌埠南站高铁至上海、北京2个多小时、合肥、南京40分钟达到。校园处于千亩梨园之中,小溪环绕、风景优美,空气清新,安全温馨、是读书求学的理想场所。
现设立医学系、财经系、旅游与公共服务系、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系、传媒艺术系和基础部(思政部)等六个教学系部,共有32个专业。根据社会需求,创建了24个特色专业:护理、康复治疗技术、口腔医学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工程造价、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现代物流管理、高速铁路客运乘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空中乘务、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旅游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数字媒体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软件技术、建筑消防技术、广告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动漫制作技术等专业。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推进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为主题,坚持校企深度合作,全面实施“1+x”职业资格证书教学课程深度融合,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连续举办了八届职业技能大赛,创建以赛促教“教赛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旅游系3名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英语大赛获得一等奖1人、二等奖2名,参加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的好成绩,荣获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和“全省大学生运动会标杆第一名”的荣誉称号。
学院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建立了蚌埠经济技术职业学院附属怀远荆塗医院和附属蚌埠口腔医院;先后与蚌埠医学院、蚌埠医学院第二附附属医院、蚌埠第八人民医院、蚌埠口腔医院、固镇县人民医院,合肥卓越义齿科技发展公司、合肥一凡义齿科技发展公司、上海豪生酒店、阳澄湖假日度假酒店、安徽世纪金原酒店、汇通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无锡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慧科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泰盈科技有限公司和湖北海天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36家单位签订了实习就业协议,成立了“慧科学院”、“ 泰盈电商学院”、“海天学院”等校内实训基地。学院每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5%以上,就业满意度达88.68%。
发展中的蚌埠经济技术职业学院,在各级政府和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全体师生员工正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追求,为创建社会满意、皖北高等职业教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努力奋斗!
热诚欢迎广大青年学子报考蚌埠经济技术职业学院!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哈尔滨传媒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在美丽的北国冰城哈尔滨,镶嵌着一颗绚丽夺目,魅力四射的传媒艺术明珠——哈尔滨传媒职业学院。学校创办于1993年,系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主管单位:黑龙江省教育厅,国标代码13302;黑龙江省报考代码4064。2018年黑龙江省教育厅批准为单考单招试点院校。黑龙江省委高校工委、黑龙江省教育厅文明单位。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征兵工作站。
| 历史沿革
1993年 — 2005年 黑龙江公共关系学院(其间2002年 — 2005年与哈尔滨学院合作举办独立法人资格的二级学院哈尔滨学院公共关系学院)
2005年 — 2013年 哈尔滨现代公共关系职业学院
2013年 — 至今 哈尔滨传媒职业学院
| 学 院 荣 誉
1、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单位会员
2、中国公共关系教育20年“突出贡献奖”
3、24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先进单位
4、哈尔滨市第24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特殊贡献奖”
5、环球磁卡杯全国首届劳动保障知识电视大奖赛先进单位
6、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先进单位”
7、黑龙江省第二届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优秀组织奖”
8、黑龙江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
9、黑龙江省第二届军事训练营“优秀组织单位奖”
10、中国传媒与艺术在线教育联盟会员单位
11、美国纽约电影学院“最佳合作单位”
| 学 院 地 址
一校区:哈尔滨市南岗区京哈公路13.5公里处
二校区:哈尔滨市松花路88号
| 学院教学二级单位
学校设有传播与艺术学院、商学与工程学院、参军预备生大队,国际交流学院、直播电商实训基地,数字媒体科技产业园等六个二级教学单位。拥有专任教师355人,其中副高职称以上教师72人,占比20.28%;硕士研究生学位以上教师150人,占比42.25%;双师型教师142人,占比40%;同时中青年教师占比85%以上;校级名师67人。
| 学院专业设置
开设普通高等教育专业26个,其中重点专业5个:播音与主持、室内艺术设计、新闻采编与制作、影视编导、计算机网络技术;特色专业5个:戏剧影视表演、音乐表演、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摄影摄像技术、酒店管理;参军预生专业3个:计算机网络技术、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软件技术。学科建设上充分发挥传媒领域学科特色和综合优势,已经形成了以新闻传播和广播影视学科为龙头,工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相互交叉渗透的学科体系。
| 学院实训室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践行“全人”教育理念,突出人才的个性化教学模式。拥有新闻直播间、广播直播间、新媒体直播间120间。大演播室2处、演播厅5处、播音主持实训基地,MIDI音频编辑工作教室、非线性编辑实训教室20个(工作站400台)、动漫设计工作站100台,大录音棚4个、小录音棚10个黑匣子剧场1个,舞蹈室4个、大舞蹈室2个,摄影摄像实训教室2个、画室6个、琴房40个、管乐器48件、打击乐器45件、语音教室8个、设计实训教室36个、新闻发布厅4个、汽车实训室2个、会计实训室2个、计算机中心14个、餐饮实训室1个、客房实训室23个、航空舱实训教室。同时与多家直播电商平台、影视公司、传媒公司等校外企事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 国际合作
学校坚持高职教育国际化办学理念,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大力拓展国际合作渠道,加强与海外大学特别是高水平大学的联系与合作。先后与美国纽约电影学院、维也纳理查德瓦格纳音乐学院、泰国帕纳空国立皇家大学、泰国博仁大学等国际知名艺术类高校建立合作办学关系,初步建成与我校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布局合理、学科对应、关系紧密的海外合作院校网络。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北京体育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北京体育职业学院是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北京市体育局于2008年6月创建的高等体育职业院校,院本部坐落于丰台区光彩体育馆西侧,木樨园训练基地内;分校区位于大兴区黄村卫星城西侧,芦城训练基地内,校园环境优美,运动场馆一流,训练设施齐全。学院现设四个专业,分别是社会体育、体育运营与管理、体育保健与康复,运动训练专业。目前在校生近千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100%,位居市属高校前列。
长期以来,学院秉承“崇德尚体,授技育人”的校训,以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定位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北京优秀运动员学生为根本任务,以提高运动员学生综合文化素质和体育职业技能为根本目标,立足北京竞技体育与体育产业发展目标,培养道德文化素质优,专项运动水平高,职业转型技能强的体育职业人才。
作为北京市唯一一所体育类高职院校,学院积极践行并彰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的功能,注重体育职业技能的培养,同时开展各类与体育职业相关的岗位资质培训,多角度、多层次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具备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各类体育职业人才,同时也为运动员退役后顺利转型就业搭建桥梁。运动训练专业的开设致力于培养具备竞技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并能够在运动队、业余体校等部门从事运动训练、训练管理以及相关工作的体育专门人才。
为落实北京市关于冰雪运动发展规划,即贯彻“1+7”文件精神,学院于2016年开始面向北京市、河北省首招冰雪专业,并分别与万龙度假天堂、北京世纪星滑冰俱乐部有限公司等多家冰雪企业签署了“共建冰雪专业合作意向书”及“校企合作协议”,其中与北京华星辉煌体育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开办冰球方向订单班,与芬兰凯撒卡里奥体育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拓展冰雪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交流。自2018年以来,学院根据市场需求,发挥主体优势,分别与奇趣童年运动馆、趣动旅程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格易美童趣体育有限公司合作,开设儿童体智能训练专业方向;先后与中金育能教育科技集团、亚洲康复体能学院、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医院合作,开办运动康复专业方向,填补了儿童体育教育及体育康复治疗领域专业人才长期匮乏的空白,受到考生的认可及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党和国家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把握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契机,借助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而带来的体育产业领域的高速发展,相信在市体育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教委的支持和指导下,学院将继续为北京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为北京市体育产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技能型应用人才。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是全国第一批独立设置,也是浙江省唯一一所主要培养残疾人高级技能人才和服务残疾人事业专业人才的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主要招收视障、听障、肢体功能障碍、言语障碍学生和有志于为残疾人事业服务的健全学生。
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93年创办的浙江省残疾人职业技术学校,创办初期主要开展残疾人成人教育和职业培训。1998年5月,学校开始全日制中专学历教育,填补了浙江省特殊教育普通中专教育的空白。2000年起,学校先后与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浙江教育学院、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等高校合作,开展残疾人高等教育,是全国残联系统学校实施高等教育的范例。2001年12月,浙江省残疾人职业技术学校更名为浙江省华强中等职业学校。2014年4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并经教育部备案,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正式建立。
学校位于素有“人间天堂”美称的杭州,拥有小和山、天城路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77亩,总建筑面积近9万平方米。学校遵循“残健融合、协同共培”的育人理念,开设13个高职专业(含方向),专业设置以培养残疾人高级技能人才和服务残疾人事业专业人才为宗旨,康复治疗技术(推拿)、电子商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工艺美术品设计、民族传统技艺、中西面点工艺、茶艺与茶文化、音乐表演等8个专业(含方向)主要以培养残疾人高级技能人才为主,康复治疗技术、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手语翻译)、学前教育、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等5个专业(含方向)主要以服务残疾人事业为主。其中特殊教育、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和工艺美术品设计3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特殊教育专业群入选省级高水平专业群,成为特殊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领跑者。此外,学校已分别与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科技学院2所本科高校开展康复治疗学、视觉传达设计两个本科专业的联合人才培养,与省内8所特殊学校和1所普通中职学校开展中西面点工艺、工艺美术品设计、康复治疗技术、康复治疗技术(推拿)4个专业(含方向)中高职一体化五年制贯通培养,在专业设置、课程衔接、三教改革和一体化建设等方面构建起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合作平台。
截至目前,学校共有教职工282人,其中专任教师173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及以上专任教师3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0%;全日制在校生3059人,其中残疾学生1510人。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超98%,有就业意向的残疾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在校就读的残疾学生和接受职业培训的残疾人,一律免收学费、住宿费和培训费,同时还享受国家和学校的奖助学金政策。
近些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做专做强、彰显特色、共享融合、争创一流”为目标,以服务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为宗旨,立足浙江,面向全国,培养出了一大批全国自强模范、奥运会冠军、最美浙江人——红十字感动人物、全省技术能手、聋人画家等残疾人高级技能人才和残疾人事业专业人才,成为浙江打造“重要窗口”的特殊风景。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地处春城昆明滇池之滨国家旅游度假区,占地200亩,校舍建筑面积9万多平方米。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64年的云南省青少年体育学校,1978年组建为云南省体育运动学校,2004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为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700余人,教职工245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53人,硕士研究生以上教职工143人,拥有云南省兴滇人才、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政府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员、云南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云南省“万人计划”文化名家、云南省教学名师等一大批优秀教师。
学校目前设有体育教育学院、运动训练与教练员学院、社会体育与体育管理学院、体育传媒与艺术学院、竞技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6个二级学院,共开设有运动训练、体育教育、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体育保健与康复、健身指导与管理、高尔夫球运动与管理、康复治疗技术、休闲服务与管理、无人机应用技术、运动健康指导、运动数据分析、飞行器维修技术等21个专业,设有田径、游泳、体操、排球、柔道、拳击、网球、武术、跳水、击剑、足球、篮球14个运动项目。学校现有国家级骨干专业1个(运动训练),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骨干专业4个(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体育保健与康复、园艺技术)。目前与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达46家,共建实习实训基地40个,其中省级实习实训基地3个。
历经几代体院人的奋斗,学校教学、科研、竞训、管理等方面快速发展,服务云南体育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学校连续三年获得全国技能大赛团体第一名,处在全国体职院校第一梯队。在2023年软科中国体育类高职院校排名中位列全国第二位。学校连续16年被国家体育总局评定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输送的后备人才中,有3人获得奥运会冠军,有7人获世界冠军,12人获亚洲冠军,160余人获全运会及全国冠军,培养学子在省级以上竞赛中共计获得奖牌675块,2021年东京奥运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均有我校学生参赛。在2023年云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大学组比赛中,学校获得团体冠军,以金牌77枚、银牌40枚、铜牌24枚的成绩排名金牌榜和奖牌榜第一。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业余训练先进单位”“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等称号,被誉为云南竞技体育的“人才库”“输送站”和“优秀选手的摇篮”。2021年12月,我校运动训练专业群获省级“双高”A档建设专业群,成为省级“双高”学校培育单位。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坐落于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区,毗邻国家5A级风景区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和长影世纪城。是经吉林省政府批准成立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学校,隶属于吉林省水利厅。学院是吉林省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吉林省“双高建设校”(吉林省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6个高水平专业群),吉林省数字经济人才培训基地,吉林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改革创新实验校,是全国水利文明单位、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办学积淀深厚,办学特色鲜明。1955年11月,吉林省人民委员会批复省水利局同意设立水利技术干部训练班,开启了我院水利职业教育之门,先后经历吉林省长春水利电力专科学校、吉林省水利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吉林省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学校、吉林省水利水电学校、长春水利电力学校等历史沿革。2016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2017年5月通过教育部审查性备案,首批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籍在校生9993人。多年来,学院始终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积累了丰富的水利专业教育经验和资源,培养水利电力专业人才2.5万多人,成为松辽流域水利电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经过全院师生的不懈努力,学院已成为一所办学特色鲜明、教育质量优良、技术服务能力较强,以水利、电力、测绘地理信息和建筑专业为主,信息类、管理经济类等相关专业协调发展的特色高职院校。
办学条件优良,师资力量雄厚。学院占地22万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扩建工程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正在施工中,2023年初投入使用。固定资产2.35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11.9万元,馆藏图书30.4万册,电子图书17.7万册。学院现有教职工21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6人、副高级职称35人,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114人,省级以上认定的“双师型”教师23人。此外,还有特聘教授19人,督学5人,全国水利行业首席技师3人,全国水利职教名师7人,省水利厅直属单位50多位专家技师,长期作为我院兼职教师。学院行业办学优势鲜明,全省水库、电站、灌区作为学院实践教学基地,水利工程施工项目作为学院实践教学的练兵场。先后与中国电建集团、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吉林省水务投资集团、吉林省水利水电工程局、吉林省天正(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等合作建立37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校内建有水工模型、建材检测、土工实验、工程测量、无人机应用、电气安全、高低压电器、电气控制、金工实训等2O余个专业实训室以及省内唯一的66KV电力实训基地。
教育理念先进,育人成效显著。学院历经60多年的办学与发展,形成了“依托行业、产教融合、特色发展、人民满意”的办学理念,“立足水利、服务吉林、区域一流、面向全国”的办学定位和“修身报国、水利万物”的校训精神。学院设有水利系、电力系、测绘地理信息系、管理学院、建筑系、智能工程系、松江学院7个院系,开设水利工程、智慧水利技术、发电厂及电力系统、工程测量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计算机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健康管理、电子商务等40个专业,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智慧水利、智能电网电力技术、现代空间信息技术、新基建工程造价、5G商务被评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群,智慧水利专业群全面融入大水网建设。学院是中国水利教育协会职教分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水利职业教育集团理事单位,全国水利e教育平台发起成员单位。建院以来,全校师生在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中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54项,受表彰师生420余人次。近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85%以上。积极开展扩招工作,工作经验获得教育部认可,全国排名第37。
产教深度融合,注重交流合作。加强校际合作与交流,与长春理工大学签订“协作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与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省外高职院校互派教师交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合作。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华为集团签约共建ICT学院、与京东集团签约共建产业学院、与宁波三个阿姨有限公司签约共建家政学院,与中软国际、达内教育集团、凤凰卫视合作,分别成立面向人工智能、信创、数字媒体方向的产业学院,具有15个全国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与学院有长期就业合作的企业300余家,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企业90余家,其中五百强企业6家,为学生学习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院是我省家政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牵头发起单位,吉林省水利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发起单位。
立足行业发展,积极服务社会。学院在开展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继续教育、职业资格培训,负责河湖长培训、河湖长制相关政策理论研究及学术交流等。2018年8月,吉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同意加挂吉林河湖长学院牌子,是全国首家经编制部门批准成立的河湖长学院,与河海大学合作共建的河海大学东北河湖长培训中心在我院挂牌,与浙江河(湖)长学院开展吉浙对口合作项目,河湖长学院工作得到了省领导的批示表扬。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实现全省1.8万余名河湖长培训全覆盖。学院是人社部、水利部认定的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累计开展“三类人员”、吉林省水库防洪调度等行业培训和鉴定2.5万余人。与河海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3所学校合作函授教育,累计毕业近万人,不断为社会输送高质量技能人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院将继续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服务社会能力,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力争为东北振兴、吉林振兴和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培养和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伊犁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伊犁职业技术学院位于祖国西北边陲,新疆西北边境,伊犁河谷,有“塞外江南”美誉的伊宁市。学院成立于2002年3月,由1955年创立的原伊犁农业学校(曾为新疆农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中专学校)、1956年创立的原新疆伊犁畜牧兽医学校(曾为国家农业部A等三级学校)和1965年创立的原伊犁农牧机械化学校(曾为伊犁州政府重点中专学校)合并升格而成,是一所以农科为主,以畜牧兽医类专业为特色,文理兼备,以培养高素质少数民族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的伊犁州地方政府举办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是伊犁州唯一一所高等职业学校,有西、东、北三个校区。学校坐落在伊宁市北郊,校本部地址为新疆伊宁市胜利路179号。
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382人,其中专任教师270人,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63人,中级职称教师137人,“双师型”教师91人,研究生48人,其中博士2人。现有在校生7051人,其中高职4086人,中职2965人。少数民族教师和学生占比分别为65%和89%。
学院以“品正技强”为引领,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之路”的职业教育方针,坚持“服务区域经济,培养基层人才”的办学方向。确立了立足伊犁,面向全疆,服务西部的办学服务区域定位。明确了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掌握就业岗位(群)所需知识、技能、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学院开设有适应伊犁经济发展需要的畜牧兽医、动物防疫与检疫、园艺技术、植物保护、现代设施农业、电气自动化、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物流管理、旅游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等36个高职专业和25个中职专业,构建了以农科为主,以畜牧兽医、园艺技术为特色的专业结构体系。形成了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主,继续教育、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为辅的办学格局。
学院图书馆馆藏图书24万册;建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14个,校外实训基地173个,校外厂中校基地1个;有各类实验(训)室48个,拥有价值2388.95万元的教学仪器和设备;有自治区级特色专业3个(畜牧兽医、园艺技术和植物保护专业)、自治区精品课程6门(养牛及牛病防治、农林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养禽及禽病防治、养羊及羊病防治、兽医诊疗技术、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自治区级教学团队2个(畜牧兽医、植物保护专业教学团队),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农业部教学名师1人、新疆“天山英才工程”高层次人才1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2人、自治区级教学能手2人,自治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1人,伊犁州拔尖人才2人。
学院是新疆北疆草原畜牧业示范性培训基地(伊犁基地)、伊犁马规范养殖技术培训基地、自治区“三煤”人才培养基地;设有农业部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256站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第一职业技能鉴定站,专事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
学院已走过十五个春秋,凝练成了“以稳疆兴疆、富民固边为己任,以主要培养少数民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特点”。学院合并成立以来,为伊犁及新疆社会经济建设培养各类人才一万余名,遍布天山南北。多年来,在伊犁州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和关怀下,学院快速发展,办学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办学质量和水平得到社会认可,享有较高声誉,是自治区农科类职业教育最具实力的院校之一。2008年学院通过国家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4年通过自治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督导评估,并于当年先后被评为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和“自治州文明单位”,2015年通过自治区德育“示范校”评估验收,在引领伊犁州职业教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学院面向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伊犁州及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发展与伊犁州直支柱产业相适应、比例协调的现代农业类、新型工业类和现代服务类的专业体系,逐步向满足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综合性高职院校发展,为社会培养品德优良的高技能人才,努力建成一所疆内一流、国内知名的高职院校。
(1)服务定位:立足伊犁,面向全疆,服务西部。
(2)专业定位:优化巩固农牧业类专业,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类专业、努力拓展现代服务类专业,形成多专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3)层次定位:坚持培养技能型人才,以专科层次职业教育为主体,兼顾中职层次,积极发展职业培训和社会服务。
(4)类型定位:培养思想品德好,职业素质高,学习与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创新精神,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