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公考常识5000题 工作感受
2023-11-07
北京·梅老八 评价

4463 传说曹操在死前修建七十二疑冢,防人盗掘其墓,这是真的吗?

《三国演义》中第七十八回写,曹操在临终时“又遗命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勿令后人知吾葬处,恐为人所发掘故也。’嘱毕,长叹一声,泪如雨下。须臾,气绝而死。寿六十六岁。”罗贯中构造的这个故事情节,把曹操这个奸雄的猜疑心理展现得淋漓尽致。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早在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曹操死前两年),曹操就发布了处理自己后世的《终令》,明确安排丧葬之事,其中说:“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临终之时,又下《遗令》吩咐:“敛以时服,葬于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珍宝。……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这些文献,与曹操的薄葬思想是吻合的。据史书记载,曹操死后,曹丕也确实遵照曹操遗命,把他安葬在邺城西门外的西门豹祠旁的贫瘠高地。当时及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都明确知道曹操陵墓的准确位置。


曹操死后100多年,后赵大仆卿驸马都尉鲁潜被安葬在曹墓附近,1998年4月,出土的鲁潜墓志上写道:“……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四十三步,北迫至墓明堂二百五十步。”足见当时的人还知道曹操陵墓的具体位置。


贞观十九年,唐太宗在亲征高丽途中,曾经拜谒了曹操的高陵,并亲自作了一篇《祭魏武帝文》。这说明在唐代初年,曹操的坟茔依然保存完好。唐代后期,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志》,仍然明确记载曹操的西陵在邺县城西三十里处。


种种记载表明,曹操并没有设置七十二疑冢,其墓有准确所在。只是因为年代久远,陵墓损坏淹没,不可寻找而已。至于七十二疑冢的传闻,多半出自盗墓贼或小说家的杜撰。


公务员考试的常识部分,是考公最让人头疼的部分之一。常识分数不高,但是范围极广,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复习效率极低。 本模块整理了最可能考到的常识问题,每个问题短小简练,适宜利用碎片时间复习,建立初步的印象,用最高效的方式来准备常识部分。
赞同·0
再接再厉·0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