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 后现代艺术有哪些例子?
很多后现代艺术运动的名称都冠以一个“新”字,因为它们反映的是更早期的现代风格或创作手法,下面举几个例子说明:
新表现主义(Neo-expressionism)——新表现主义艺术以绘画为主(尽管有些雕塑也属于该风格),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始于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通常色彩鲜艳,有的很写实,但是总体上风格比较原始,对绘画形式本身有较强的意识。新表现主义代表艺术家包括德国人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1945—)和美国人朱利安·施纳贝尔(Julian Schnabel,1951—),后者看上去颇为凌乱的大型画作销路很好。
新几何主义(Neo-geo)——新几何观念主义(Neo-Geometric Conceptualism)简称新几何主义,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纽约兴起,主要特点是后现代的“挪用”和强烈的讽刺感。新几何主义艺术家包括彼得·哈雷(Peter Halley,1953—)和罗斯·布莱克纳(Ross Bleckner,1949—),他们给常见的现代主义形式赋予了新的象征意义。阿什利·比克尔顿(Ashley Bickerton,1959—)和杰夫·昆斯(Jeff Koons,1955—)等也属于新几何主义艺术家,但是他们对消费文化更感兴趣,作品有时也会归类为“后波普”(post pop)。
新波普(Neo-pop)——新波普又称“后波普”,是20世纪80年代受波普艺术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艺术运动。新波普艺术家有哈伊姆·斯坦巴赫(Haim Steinbach,1944—)、艾伦·麦科考伦(Alan McCollum, 1949—)、杰夫·昆斯、阿什利·比克尔顿和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 1961—)。新波普艺术家频繁在作品中借用现成的常见物品(现成品),对主流文化的价值观提出质疑。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